美東港口自動化談判議題 難解
美東與墨灣港口工人的罷工於3日暫時落幕,暫時緩解了美國供應鏈的眼前威脅,然而勞資雙方面對人口老化與勞動短缺的前景,對於「自動化」這項長期趨勢,才是棘手的難解爭議。
專家指出,美東罷工是勞動力老化、新舊世代對工作看法歧異及自動化等因素交匯下,所釀成的一場完美風暴。
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的報告顯示,2019年來,美國25歲至54歲的勞工數量幾乎沒有變化,65歲以上勞工卻增加了近500萬人,而碼頭工人是勞力密集產業,退休年齡比白領勞工更早,很快就會面臨年輕勞工不足以替補退休者的困境。
即便雇主強調港口工人待遇優渥、穩定性高,但工時不確定、體力負荷大的特性,始終難以吸引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年輕世代,港口營運商試圖透過自動化提升效率,降低對人力的依賴,又遭遇國際碼頭工人協會(ILA)的強力抗拒。
然而,自動化的趨勢不會就此停下。麻省理工學院(MIT)交通與物流中心主任謝菲說,美國以外的港口讓人一窺ILA不願實現的未來:荷蘭鹿特丹港有載運貨物的自駕卡車、新加坡也有自動化的起重機。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或許能向歐洲取經。歐洲碼頭工會已協商出面對自動化的保護條款,勞工在容許特定水準的自動化之餘,雇主也不得因自動化而裁員。
不過, 歐洲工會還在當前的合約協商中,談判自動化相關議題,因為自動化減少了勞力密集度較低的勞工需求,引發職涯長短的憂慮,畢竟勞工無法一直做最勞力密集的工作到67歲。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