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拿到川普就職典禮邀請票 我立委代表團搭地鐵趕路

立院夜審預算案爆衝突!吳沛憶揪一疑點 吳春城衝上前拍桌理論

新北某公幼逼遲到童「撐牆倒立」? 教育局稽查結果出爐

歐洲議會熱議中國電動車案 歐盟官員:調查完可協商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調查接近尾聲,歐洲議會貿委會今天熱議此案,歐盟貿易官員簡報說,調查結束後歐中仍可繼續協商解決方案,為這場歐中貿易「年度大戲」的結局增添更多變數。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去年發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反補貼」(anti-subsidy)調查案,依法今年10月30日前須完成最終調查,被視為近年歐盟與中國最大一樁貿易糾紛。

執委會貿易防衛主任盧卡斯(Martin Lukas)說,這個調查案執委會內部動員超過40位人員,是一般貿易防衛案件動用5、6人的好幾倍,上週他幾乎每天都跟中國官員開會,討論中方欲透過進口價格協商來避免歐盟加徵關稅的技術可行性。

盧卡斯是在應邀出席歐洲議會(EuropeanParliament)貿易委員會報告本案時做出前述表示。他指出,執委會調查發現中國政府對電動車產業的補貼涵蓋整個產業鏈,因此得以低價打進歐盟市場,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從2020年的3.5%到今年第2季已達27.2%。

他並強調,打著中國自有品牌的電動車在歐盟市占率從2020年1.9%快速成長到今年第2季14.1%,而估計中國每年約有300萬輛電動車無法被中國本地消費市場吸收,這個數字是歐盟市場胃納量的2倍,中國過度補貼下的產能過剩對歐盟汽車產業帶來衝擊。

執委會打算建議歐盟國家同意採取加徵從7.8%到35.3%不等的反補貼稅(Countervailing Duties),盧卡斯強調,這個數字遠比美國、加拿大決定對中國電動車加徵100%關稅還低。

不過他表示,歐盟仍將與中國協商,且即便執委會於10月底前完成調查報告後,協商仍可持續進行。中國進口商8月間曾向執委會提出最低進口價格承諾,以緩解低價競爭質疑,但遭拒絕,盧卡斯說中方後來提出修正,「有一些進步」。

他指出,歐盟對中國所提協商方案的3大考量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能有效解決補貼問題、能確實監督中方落實承諾。

這個案子受到歐洲議會貿委會議員熱烈討論,匈牙利籍的吉爾瑞(Eniko Gyori)質疑與中國發動貿易戰是基於誰的利益,因為企業會擔心報復、消費者想要便宜產品,歐盟國家裡也不乏反對者。

吉爾瑞隸屬親中的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在歐洲議會組成的「歐洲愛國者」(Patriots forEurope)黨團,她的說法立即引來其他黨團議員圍攻。

綠黨的捷克籍議員葛洛娃(Marketa Gregorova)表示發起貿易戰的罪魁禍首是中國;社會民主黨團(S&D)的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Glucksmann)批評所謂「愛國者」卻經常反對捍衛歐盟利益的案子,保護外國的利益。

格魯克斯曼並提起歐盟太陽能產業被中國打敗的教訓,當時歐盟接受中國協商價格保證,結果卻無法監督中國出口商是否落實。他說「我們當時太天真,現在是時候展現我們不會受中國勒索而屈服,執委會、歐盟成員國必須堅強挺立,否則戰略性產業將被鏟除」。

歐盟 議員 電動

延伸閱讀

歐盟監測機構:海洋暖化速度19年來幾已翻倍

周五舉行高達45%的關稅表決 歐盟稱之後還可繼續談

日經:美國課徵100%關稅 中國電動車仍具競爭力

全球第一 新穎生醫 DNlite-IVD103通過歐盟新制 IVDR 認證

相關新聞

C919將飛出陸國境? 越南政府: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商飛飛機在越南運營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據越南通訊社,1月15日,越南政府表示,將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的飛機在該國運營。而路...

鴻海推一把 本田、日產汽車加速談合併

日本經濟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討論合併,而促成這項汽車業歷史性變化背後,隱藏著台灣鴻海的身影。鴻海有意收購...

美國11月CPI符合預期 市場估Fed下周仍將降息1碼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2.7%,升幅完全與預期相符,在就業市場降溫之際,市場預期聯準會(F...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 股價盤前漲逾4%

英特爾2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退休,12月1日生效。

拜登政府敲定對台積電補助 提供2161億元補貼

美國商務部十五日敲定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美國子公司提供六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二一六一億元)的政府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

「川普交易」獨惠美股 其他市場慘兮兮

美股13日早盤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不過「川普交易」持續發燒,近日推升美股屢創新高,美元也來到兩年來最高水準。但美國以外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