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新興亞洲經濟體成長遭遇定時炸彈
快速成長的新興亞洲經濟體正遭遇一個定時炸彈:最年輕的勞工正在與高失業率搏鬥。
孟加拉經濟過去十年平均每年成長6.5%,被視為削減赤貧的開發典範,但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的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來,青年失業率攀升到至少30年新高的16%。中國大陸的青年失業率也處於類似水準,印尼是14%,馬來西亞是12.5%,處境比美國、日本及德國等富裕國家還糟,但又比青年失業率動輒25%的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家好一點。
這些新興亞洲國家共有多達3,000萬名15-24歲年輕人想求職卻找不到適當工作,根據ILO,這個數字約相當於全球同年齡層6,500萬名失業人口的一半。對製造業基礎沒有中國大陸廣泛的亞洲國家而言,二位數的青年失業率已引發如何推動經濟升級的憂慮。
這些年輕人的不滿也影響到政局,大批孟加拉年輕人上街抗議,迫使在任15年的前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下台,印度總理莫迪所屬的政黨今年也失去國會多數席次優勢。
在許多國家,25-29歲的年輕人也難以找到好工作。去年南亞有71%的25-29歲就業人口為不安全就業(insecure work),也就是自雇者或約聘勞工,比率只略低於20年前的77%。
雖然全球青年失業率通常都會高於整體失業率,但對想遵循中國大陸成長模式的開發中亞洲國家來說,青年失業人口之多引發一個問題:這條通往富足的階梯是否已崩塌。
例如孟加拉靠著成為成衣生產大國擺脫貧窮,卻無法升級到更複雜且價值更高、也能帶來更高技能與高薪工作的產品生產,例如電子產品、重機具或半導體。這些國家不只要和效率超高的中國大陸相競爭,還要對抗已開發國家吸引生產回流與自動化等潮流,這條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都走過的階梯已變得更陡峭。
此外,還有勞工與雇主期望錯配的問題。開發中亞洲國家每年都有更多人追求更高的教育、取得大學學歷,畢業後傾向進入設計、行銷、科技及金融等白領工作,但這些工作卻沒這麼多。
舉例來說,印度發展出舉世聞名的資訊科技業,但業者能聘僱的人數有限,班加羅爾普瑞姆吉大學(Azim Premji)去年根據官方資料計算的報告顯示,超過40%的25歲以下大學畢業生失業,比率遠高於同年齡層、識字但沒完成中學教育的11%。
聯合國大學世界經濟發展研究院(UNU-WIDER)主管森恩(Kunal Sen)指出,若子女的教育程度高於雙親,就不會想從事和雙親類似的工作,「我認為這是政治領袖都沒理解的問題」。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