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部長的中國之行任務棘手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副總理、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本周出訪韓國和中國,計劃就貿易、氣候保護和能源政策等話題展開磋商。周四(6月20日)他將在首爾會見韓國總理和貿易部長,周六在北京同高級官員會談。

哈貝克將在北京參加德中氣候與轉型對話的首次會議。此外他還將在上海參訪寶馬汽車的研發中心,在杭州與大學生交流討論,並參觀電商巨頭阿裡巴巴的總部。

棘手問題:電動車關稅

鑑於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爭端升級,哈貝克的中國之行是人們關注的重頭戲。歐盟在一周前宣布對中國產電動車加征最高達38%的反補貼關稅。中國商務部本周一隨即宣布,對自歐盟進口的豬肉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德國經濟部和德國汽車工業界對向中國電動車征收懲罰性關稅持反對態度,擔心中國對德國汽車制造商采取報復措施。過去一年僅大眾汽車就在中國銷售了320萬輛轎車。

經濟部發言人在啟程前就明確表示,哈貝克在中國不會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但將強調,基於世貿組織規則的國際公平競爭條件是德國的"核心"利益,而尋找"符合世貿組織法規的解決方案",則是歐盟委員會的任務。

在哈貝克到訪前,中國方面表達了具體的期待。英文官媒《中國日報》寫道:"希望哈貝克在同中方東道主的交流中能找到恰當的解決辦法--在7月4日臨時關稅生效前。"《環球時報》則援引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崔洪建的話說,此次訪問是德國政府尋求雙邊合作而不是對抗的一次機會。

產能過剩、投資審查

德國機械設備制造商協會(VDMA)呼籲哈貝克在中國談及產能過剩的問題。該協會的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表示,中國企業產能過剩導致歐洲包括建築機械制造在內的一些行業市場發生扭曲,"這一現象未來可能蔓延到其他機械制造領域"。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向哈貝克提出的話題可能包括有關德國計劃中的《投資審查法》的問題。該法將使中資入股德國公司的門檻提高。最近一個例子是,大眾子公司MAN Energy Solutions的天然氣渦輪機業務的出售可能不能過審獲批,因為有意收購的中國公司被指與軍工企業關系密切。

經濟部長哈貝克還在考慮,審核德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華盛頓政府正在草擬一項限制美國企業投資中國的法案。而德國經濟部早就在擔憂德國企業的敏感技術流向中國。不過,德國總理肖爾茨和財政部長林德納對這樣的審核不以為然。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數據,德國企業去年對中國的投資達115億歐元,創下歷史新高。

設在柏林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資深研究員巴爾金(Noah Barkin)透露,德國經濟部一度考慮取消哈貝克的訪華計劃,原因是北京方面在長達數周的時間裡未能確認中方的對話方。哈貝克和他的綠黨同僚、外交部長貝爾博克對中國的批評態度眾所周知。

哈貝克的中國之行因這一波折而比原計劃推遲了三天,最後決定先前往韓國訪問。巴爾金說,此次哈貝克訪華,是一個傳遞艱難信息的機會--"肖爾茨總理在4月份訪問中國的時候未能傳達的信息"。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

C919將飛出陸國境? 越南政府: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商飛飛機在越南運營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據越南通訊社,1月15日,越南政府表示,將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的飛機在該國運營。而路...

鴻海推一把 本田、日產汽車加速談合併

日本經濟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討論合併,而促成這項汽車業歷史性變化背後,隱藏著台灣鴻海的身影。鴻海有意收購...

美國11月CPI符合預期 市場估Fed下周仍將降息1碼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2.7%,升幅完全與預期相符,在就業市場降溫之際,市場預期聯準會(F...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 股價盤前漲逾4%

英特爾2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退休,12月1日生效。

拜登政府敲定對台積電補助 提供2161億元補貼

美國商務部十五日敲定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美國子公司提供六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二一六一億元)的政府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

「川普交易」獨惠美股 其他市場慘兮兮

美股13日早盤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不過「川普交易」持續發燒,近日推升美股屢創新高,美元也來到兩年來最高水準。但美國以外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