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東勢農民醫院火警!150人急疏散 B1機房「無熔絲開關」燒熔冒黑煙

國票金茶壺風暴有案外案?「他」身兼三職踩金管會紅線

恐有金屬碎屑脫落…IKEA召回「大蒜壓泥器」 無須購買證明全額退款

Google與公用事業合作 以地熱為資料中心供電

美國科技巨頭谷歌近日宣布與波克夏海瑟威旗下公用事業內華達能源公司達成協議,以先進地熱技術為谷歌內華達州的資料中心供電。路透
美國科技巨頭谷歌近日宣布與波克夏海瑟威旗下公用事業內華達能源公司達成協議,以先進地熱技術為谷歌內華達州的資料中心供電。路透

美國科技巨頭谷歌(Google)近日宣布與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Hathaway)旗下公用事業內華達能源公司達成協議,以先進地熱技術為谷歌內華達州的資料中心供電。

Google發布聲明表示,這項協議將在約6年內把注入當地電網、供Google營運的地熱能發電量,從3.5千瓩(MW)增加到115 MW。協議已送至內華達州(Nevada)的公用事業監管機構審查。

路透社報導,這項協議時值全球科技巨擘們正紛紛尋找大量電力,為快速擴張的數據中心或巨型電腦機房供電,以支持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及雲端運算等科技。

這次合作將推動Google達成在2030年底前完全採用潔淨能源營運的目標。

今年到目前,Google宣布斥資的金額已至少40億美元,要在印第安納州(Indiana)、密蘇里州(Missouri)和維吉尼亞州(Virginia)興建或擴張資料中心。

根據Google最新的環境報告,他們的全球營運有64%電力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等零碳排能源。

與內華達能源公司(NV Energy)的合作是一種新方式,讓冒出大量用電力需求又得兼負氣候目標的公司可在受規範的電力市場中獲得供電。

在受規範的電力市場,要求用戶必須向當地公用事業購電,不能直接從發電商取得,這對尋求完全使用潔淨能源的企業會成為挑戰。

這項協議使Google直接參與內華達能源公司的發電資源規劃及費率結構制定,Google希望將這種被稱為「潔淨能源轉型稅」(Clean Transition Tariff)的模式能複製到美國其他地方。

上月底,在電業受管制州營運的杜克能源公司(Duke Energy)宣布與Google、微軟(Microsoft)及亞馬遜(Amazon)達成類似協議。

為促成這項交易,內華達能源公司與先進地熱技術開發商Fervo Energy簽署一份電力購買協議。FervoEnergy於2021年與Google合作進行試驗計畫後,目前正向Google提供3.5 MW電力。

太陽能和風電來源取決日照和風力狀況,這使得那些尋求穩定潔淨能源的企業考慮現有的核能或較少使用的地熱技術。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 EIA)資料,地熱能源是用地下自然的熱能產製再生能源,約占內華達州總發電量的10%,是美國地熱發電量最多的州。

美國 波克夏 核能 地熱電廠 再生能源 Google

延伸閱讀

甲骨文發布財報!表現遜於華爾街預期 受惠OpenAI合作與科技巨頭雲端需求盤後股價狂漲逾10%

博通調高財測、股票一拆十 股價應聲狂飆

健保署攜Google攻醫療AI 啟動「AI-on-DM」計畫

AI席捲全球 資料中心運作和能源需求資訊一文掌握

相關新聞

這個國家也搶當「矽島」!傳將提供高額補貼 吸引台積電設廠

愛爾蘭政府日前發表旨在提升該國在全球半導體業地位的新戰略,搶當下一個「矽島」,並傳可能提供價值數十億歐元的補助,以吸引台...

川普一席話 美股再現恐慌 市場聚焦輝達本周財報

美國總統川普對歐盟和蘋果(Apple)再發關稅威脅,讓已經籠罩在債務陰影的美國股市上周五(23日)再陷恐慌。美國金融市場...

美中關係惡化...外資從台股撤千億 外媒曝:將台海衝突視為風險

外資以前幾乎無法想像中國大陸會入侵台灣,但隨著川普再度成為美國總統,許多人將其視為必須做好準備的尾部風險情境,只不過他們...

黃仁勳躍升地緣政治巨星 專家點出遊走美中與中東的生意風險

華爾街日報20日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本周造訪台北,結束為期一個月的旋風式行程,此行不僅彰顯...

美股早盤/道瓊挫跌逾100點 美失3A評等引發債券殖利率飆升

美股三大指數19日早盤全面挫跌,道瓊工業指數跌100點,受累於穆迪下調美國主權債信評等,引發美債殖利率飆升。

特斯拉尋找接班人?WSJ曝馬斯克分身乏術 董事會已啟動尋才計畫

華爾街日報報導,特斯拉內部人士透露,在公司股價走跌、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將心力放在白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