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選校系看註冊率易踩雷 大學校長曝優質學校的重要指標

地震打亂春節返鄉疏運 直擊高鐵月台擠滿乘客

糗!打開Threads被入侵「脆被芋頭附身」超崩潰 真相揭曉笑翻網

照片等遭詐騙廣告冒用 日本富豪控告Meta等法人

日本企業家前澤友作昨天就社群媒體上出現冒用名人照片等資訊的投資詐騙廣告問題,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Meta與Facebook Japan合同公司提供損害賠償1日圓。

前澤昨天透過自己在社群平台X的帳號公開訴狀內容,並發文說明,「今天已經(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損害賠償請求刻意設定為1日圓,首先是希望釐清他們的行為是違法還是合法」。

前澤也說,「另外,我要求他們提供具體對策內容,說明他們為了對付詐騙廣告所做的努力(儘管我認為他們根本沒在努力),並要求他們的負責人以證人身分出庭應訊」。

前澤在發文最後表示,「若被認定違法的話,詐騙廣告的受害者將更容易請求損害賠償,且認為是防制詐騙的一大步,我會努力」。

日媒ORICON NEWS報導,關於社群媒體上冒用知名人士照片等資訊的「假廣告」問題,營運社群媒體Instagram、臉書(Facebook)的美國母公司Meta於4月16日在官網發布以「因應假冒名人的詐騙廣告對策」為題的長文。

Meta譴責線上詐騙「透過網路,以全世界的人為目標,威脅著社會全體」,並表示「Meta的政策禁止詐騙性質廣告,其中包含為了誤導或欺騙民眾而冒充名人、使用名人的畫面等資訊的廣告、發文等」。

Meta也說明,廣告審查結合「人工審查」與「自動檢測」,並反覆變更系統,且稱「審查團隊成員包含理解日語、日本文化背景、了解日文語意細微差別的人」。

而Meta在長文最後指出,「Meta正在採取行動根絕敝公司平台上的詐騙行為,並與執法機構合作。由於網路詐騙之後也會持續存在,我們認為,透過產業界、專家、相關機構之間的合作,採取全體社會規模的方式,在打擊詐騙取得進展方面至為重要。而Meta將致力於在這個過程中扮演應有的角色」。

對此,前澤4月16日透過自己的X帳號批評:「喂喂,首先,一句道歉在哪裡?怪給社會全體?若宣稱『審查團隊裡有理解日文、日本文化背景的人』,應該就能立刻判別我、堀江(貴文)等名人(的照片等)被詐騙廣告冒用吧?是在欺負人嗎?」

前澤友作是服飾網購業者ZOZO公司創辦人,今年4月以社群媒體上充斥著冒用他照片的投資詐騙廣告為由,表示計劃控告Meta,並與另外一名日本企業家崛江貴文在執政黨自民黨的研討會上,呼籲日本政府對此採取因應措施。

而日本4名受害者4月底以Meta疏於調查騙取金錢的內容為由,向神戶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Meta的日本法人Facebook Japan合同公司賠償約2300萬日圓(約新台幣489萬元)。

根據訴狀等,這4名提告的民眾,在Meta營運的臉書、Instagram等社群媒體上點進假借企業家前澤友作、西村博之等知名人士名義的投資詐騙廣告後,使用通訊軟體LINE聯絡宣稱是助理的人,並在指示下把投資資金匯到指定戶頭,4人受騙金額總計超過3200萬日圓(約新台幣681萬元)。

廣告 社群媒體 詐騙

延伸閱讀

詐團3車手在日本被逮 2個月就判刑確定!台灣5幹部今起訴

中職/桃猿男兒登日本樂天官網 首創超級夏季系列賽

「LINE」引爆日韓情節!日要求改動資本關係 韓轟:想掠奪我領土

文具控必買!超可愛襪子橡皮擦、無針訂書機...日本Family Mart原創文具系列開賣

相關新聞

C919將飛出陸國境? 越南政府: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商飛飛機在越南運營

大陸觀察者網報導,據越南通訊社,1月15日,越南政府表示,將考慮取消監管障礙,允許中國商飛公司生產的飛機在該國運營。而路...

鴻海推一把 本田、日產汽車加速談合併

日本經濟新聞與讀賣新聞報導,本田與日產汽車將討論合併,而促成這項汽車業歷史性變化背後,隱藏著台灣鴻海的身影。鴻海有意收購...

美國11月CPI符合預期 市場估Fed下周仍將降息1碼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2.7%,升幅完全與預期相符,在就業市場降溫之際,市場預期聯準會(F...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退休 股價盤前漲逾4%

英特爾2日宣布,執行長基辛格退休,12月1日生效。

拜登政府敲定對台積電補助 提供2161億元補貼

美國商務部十五日敲定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美國子公司提供六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二一六一億元)的政府補貼。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

「川普交易」獨惠美股 其他市場慘兮兮

美股13日早盤在平盤附近狹幅波動,不過「川普交易」持續發燒,近日推升美股屢創新高,美元也來到兩年來最高水準。但美國以外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