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屏東明揚國際爆炸案逾百人受傷 消防員賴俊儒殉職

半年就衝上全班前5名!他「不假裝努力」認真念書 應屆考上警專

印度人口超越中國 經濟要「超陸趕美」得克服這些挑戰

聯合國19日發布數據,確認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大陸的逾14.25億人,躍為全球人口最大國。圖/美聯社
聯合國19日發布數據,確認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大陸的逾14.25億人,躍為全球人口最大國。圖/美聯社

聯合國19日發布數據,確認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億人,超越中國大陸的逾14.25億人,躍為全球人口最大國。現在全世界都等著看,這個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挾著「人口紅利」優勢,何時能追上中國大陸、甚至美國。

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總監穆特加說:「年輕人有極大的潛力為經濟做出貢獻,但在他們能做出貢獻之前,印度必須先投資,不僅要投資教育,也要投資健康、營養,以及雇主需要的技能。」

也需要先創造就業機會。紐約時報報導,根據專家預測,印度必須在2030年之前,創造出9,000萬個非農業新工作,才能讓就業率持穩。但對這個長久來就業機會不足的國家而言,是嚴峻的挑戰。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幾年,印度的就業創造步伐也趕不上那個步調。

對照下,人口萎縮與老化,有礙中國大陸維持快速的經濟成長,也阻撓大陸達成超越美國的地緣政治野心。然而,過去數十年來,中國大陸依循東亞其他國家的經濟成功模式,藉由發展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獲致成長轉型。

目前為止,印度尚未能複製那種公式,也尚未能走出一條讓國內經濟突飛猛進、不只是漸進改良之路。

印度經濟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大問題是基礎設施雖比數十年前大有改善,但至今仍遙遙落後中國大陸,不利吸引外國投資,是近年來外國投資停滯不前的主因。

另一問題是,全印度每五個女性,只有一人正式受僱,女性就業率名列全球倒數。諷刺的是,隨著印度經濟更繁榮,女性正式投入職場的人數不增反減。除了壓制年輕女性的抱負外,讓她們不得職場其門而入,不啻是對奔馳中的經濟大踩煞車。

穆特加說:「就教育、就業、數位存取和各種其他參數而論,女性並未取得與男性等量齊觀的人生賦權工具和管道。這情況必須改變,印度才能真正收割人口紅利的果實。」

過去一世代以來,印度經濟的成長速度一直比人口成長快,赤貧人口占比也已陡降。然而,以全球標準來看,印度大多數人口仍然貧窮,只要每月賺個300美元左右,就足以躋身全國所得前10%的行列。饑荒雖是過去式,但至今印度逾三分之一兒童仍營養不良。

經濟機會不足,助長激烈競爭,即使是低階工作也得搶破頭,例如在全印最窮困也最年輕(居民年齡中位數僅22)的比哈爾省(Bihar),估計就約有65萬人將競逐今年僅六、七百個全國公務員名額。

在幅員遼闊的印度,各地經濟發展不均,尤其北部若以基本設施和平均所得來衡量,落後南部10年至15年,也是嚴重問題。有些省分可媲美中等所得國家,其他省分居民則連維持溫飽都很費力。資源的分配成為日益棘手的政治議題。

印度與中國大陸比一比

今天,印度的經濟規模大約只有中國大陸的五分之一,每年人均經濟產出不到2,500美元,遠不如中國大陸的將近1.3萬美元。

分析師指出,經濟實力差距甚大,主因是中國大陸中央集權便於推行政策、早早在1970年代末就搭上改革開放列車,並且一心一意專注於出口導向型成長。相較下,印度經濟幾乎晚了十年才對外開放,而且改革步伐被政治因素拖慢,並受工業家、工會、農民和各派系爭權奪利掣肘。

如今,世界權力結構已不同於1990年,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根基已穩固,幾乎已封住了印度在出口導向型製造業與中國大陸爭霸之路。

總理莫迪2014年開始推行「印度製造」運動,但後來就步履蹣跚。印度工資成本比中國大陸低,但印度勞工教育程度較差,勞動法限制多多阻礙吸引民間投資,保護主義氣焰高張等障礙也是阻力。

印度通往富強的兩條路

經濟學家認為,印度要變得像中國大陸一般富強,只有兩條路:1.發展模式徹底轉型,盡一切努力成為「全球化輕製造業的中心」;2.開闢出其他國家未曾嘗試過的全新發展途徑。

印度已在更高價值的服務業找到利基,例如塔塔諮詢服務(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等公司就已是世界領導者,諸如高盛等跨國公司在印度部署的員工占全球總人力的比率也高於別處。

然而,服務業成長有限,充其量只能降低失業危機罷了,數億個印度人仍找不到工作,或屈就於待遇極低的工作。例如,在安德拉省(Andhra Pradesh),估計有35%的大學畢業生失業,沒能找到與學歷相稱的工作。

莫迪向中國大陸學到的一招,就是大舉投資基礎建設,砸重金建公路、鐵路和機場,以改善供應鏈和連結性,從他掌權九年來花在公路和鐵路的年度預算已五倍於前,即可見一斑。

但分析師和批評者擔心,北京也可能是壞榜樣,讓莫迪執政作風愈來愈朝極權專制傾斜。

前印度外交部長薩蘭(Shyam Saran)認為,抗拒進一步中央集權並維持民主,是印度維繫語言、宗教、社會多元的唯一途徑,而印度的「多元性可能是個安全閥」。

印度能否把握人口紅利、地緣因素帶來的機會?

儘管近年來印度國內民主退步,西方各國仍大致視這個「世界最大民主國家」為盟友,凸顯與中國大陸的區別。不論從地緣政治或人口結構角度來看,此刻都提供印度大好機會,可為國內廣大的勞力爭取更大的經濟機會。

印度能否把握西方國家與中國大陸衝突升高的時機,強化自己的科技與經濟實力?

薩蘭認為大有機會。他說:「中國掌握有利的地緣政治時刻,取得由美國主導的科技、資本和市場,藉此真正自我改造。把握機會厚植國力。」

他說:「現在,印度可能也面臨那種時刻。」

印度

延伸閱讀

鴻海:第2季展望仍不錯 鄭州淡季屬常態與印度無關

14億人口將「腰斬」一半 中國人口下降對世界有何影響?

44%女性無身體自主權 聯合國:問題大過人口暴增

限價制裁俄國無效 中印仍高價收購石油

相關新聞

美股指數連升二日 科技推升那指

隨著投資人在近期疲軟後買入科技股,美股收漲,開啟本周通膨數據吃重的一周。

全球金融市場 貨幣決策面臨關鍵48小時

全球金融市場本周將遭遇多國央行貨幣決策的「關鍵48小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央行都將陸續公布決策,美日預估將按兵不動,...

市場不甩通膨回溫 估本月Fed不升息機率逼近10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聯邦資金期貨交易員如今認為,聯準會(Fed)9月、11月和12月例會...

CPI稍熱!美股早盤開高震盪 台積電ADR漲0.6%

美股三大指數13日早盤開高震盪,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膨數據雖略高於市場預期,但並未改變投資人對聯準會(Fed)將在本月政策會...

華為手機引反彈 美眾議員呼籲商務部全面停止向華為、中芯出口技術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6日表示,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上周推出新款旗艦機Mate 60 Pro,搭載中芯國...

承諾跳票!川普昔稱「世界第八大奇蹟」 富士康威州2廠房喊賣

鴻海旗下富士康2017年宣布在威斯康辛州打造LCD面板廠,創造1.3萬個就業機會,時任總統川普更稱其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