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4年時間!中國大陸成為南韓最大逆差國 原因曝光

南韓貿易協會(KITA)28日發布統計數據,今年首2個月,南韓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累計50.7億美元(約台幣1538.5億元),大陸成為南韓今年最大貿易逆差國。2018年,南韓對大陸順差規模居各國之首,不到5年後的現在,大陸已逆轉局面。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英文版網站「Pulse」報導,南韓1月對大陸貿易收支出現39.3億美元(約台幣1192.57億元)逆差,成為南韓單月最大貿易逆差國。
數據顯示,南韓3月對大陸貿易狀況也沒有好轉,前20天對大陸出口年減36.2%,從大陸進口卻增加9.1%。
這是大陸首次成為南韓單月及全年最大貿易逆差國。南韓上次對大陸出現貿易逆差是在1992年,逆差累計為10.7億美元(約台幣324.7億元)。澳洲、沙烏地阿拉伯分別是南韓第2、第3大貿易逆差國。澳洲為南韓最大天然氣進口國,今年首兩個月貿易額略降,累計為48.2億美元(約台幣1462.65億元);沙烏地阿拉伯則是南韓最大原油進口國,今年累計貿易逆差額為46.7億美元(約台幣1417.32億元)。
根據Pulse,2018年,南韓對大陸貿易順差為556.4億美元(約台幣1.68兆元),順差規模居各國之首;2019年,順差額289.7億美元(約8791億台幣元)也排在第2;2020年順差額236.8億美元(約台幣7185億元)及2021年順差額242.9億美元(約台幣7371億元)皆位居第3。但至2022年,南韓對大陸貿易順差只剩12.1億美元(約台幣367億元),大跌至第22位。
Pulse指出,南韓對大陸貿易出現逆差,可能歸咎於大陸疫情期間的動態清零政策及封城措施,拖累經濟成長,導致南韓對大陸出口減少。同時,鋰等工業原物料價格大漲,導致南韓自大陸進口額劇增。
報導指出,南韓今年對大陸貿易逆差最大品項,依序是精密化工原料、乾電池、電腦、工業電子設備等。
南韓貿易協會人員張相植(Jan Sang-sik,譯音)表示,在全球五大貿易經濟體中,大陸以不斷增加的龐大出口躍居全球第2;大陸正逐漸轉變為內需驅動的國家。張相植指出,大陸主導出口中間產品及消費品,與南韓的出口結構相似。
一些分析師認為,近幾年來大陸對南韓出口增加最多的是精密工業原料如電池原料、高科技中間產品如無線通訊設備、高端消費品如智慧型手機等,顯示大陸與南韓的貿易正逐漸轉變為「產業內貿易」。
張相植表示:「在所有南韓重要經濟夥伴中,大陸與南韓的產業內貿易現象最明顯。若南韓政府希望提高對大陸的出口額,並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優勢,南韓勢必得將出口品目轉為大陸進口需求大的品目,爭取將雙方貿易發展為雙贏局面。」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