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年…中國大陸轉為南韓最大逆差國 專家揭原因

韓國貿易協會今天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2月,中國成為南韓最大的貿易逆差國,南韓今年對中貿易恐將創下1992年建交以來首度逆差。2018年,中國還是南韓的最大順差國。
韓聯社報導,韓國貿易協會28日發布統計數據,今年1月,南韓對中貿易收支出現39.33億美元逆差,中國成為1月南韓最大的貿易逆差國。今年前2月對中貿易逆差累計50.74億美元,逆差規模同樣排在第一。這是中國首次成為南韓單月、全年都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數據顯示,南韓3月對中國貿易狀況也未好轉,前20天對中出口年減36.2%,自中進口卻增加9.1%。
按年度看,2018年南韓對中貿易順差556.36億美元,順差規模居各國之首;2019年順差規模(289.74億美元)也排在第2;2020年(236.8億美元)和2021年(242.85億美元)排在第3,但2022年(12.13億美元)大跌至第22位。
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去年中國「動態清零」政策和封城措施拖累經濟成長,導致南韓對中出口減少。但鋰等工業原物料價格上漲則導致自中進口金額劇增。今年以來,中國已成為南韓最大貿易逆差國,對中貿易收支逆差呈現常態化趨勢。
報導指出,南韓對中國貿易逆差最大的品目依序是精密化工原料、乾電池.蓄電池、電腦、工業電子設備等。
韓國貿協方面表示,中國貿易結構逐漸轉變為內需驅動。尤其是,中國主導出口中間產品和消費品,與南韓的出口結構相似。也就是說,隨著中國高科技中間產品和高端消費品出口增加,韓中貿易呈現產業內貿易趨勢。
韓國貿協建議,為了擴大對中國出口並在全球市場占據競爭優勢,有必要將出口品目轉為中國進口需求大的品目,爭取將雙邊經貿互補關係發展成平等的雙贏關係。
中國海關總署此前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南韓2022年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第4大貿易夥伴,而中國已經連續18年位居南韓第一大貿易夥伴國。
2022年5月,南韓對中國貿易出現兩國建交30年以來首度的逆差。
中國網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天國指出,中國製造業的升級與轉型已悄然改變了中韓兩國的比較優勢,也改變了兩國貿易產品結構。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指出,中國製造業正在逐步變強,原來南韓技術領先的領域,比如液晶面板、智慧手機、電動汽車等,現在中國企業已趕超上來了。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也指出,中韓貿易最大的轉變,更表現在國際供應鏈上兩國地位發生的重要變化。「過去一直是中國從南韓進口大量中間產品,中國再加工成成品,最終產品出口到歐美。如今中國已逐步發展成為中間產品出口國,最終產品從東南亞和印度出口到歐美。」
白明認為,隨著中國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南韓需要改變過去對中國的認知,若繼續把中國當作勞動密集型產業集中地,未來將失去很多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