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早晨財經速解讀/就業太強勁?10年債殖利率再創高!拜登2024恐有通膨大變數

誰才是愛國之光?中國大陸「辱華奧特曼」舞台劇衝突事件

威尼斯遊覽車墜毀爆炸至少21死12傷 市長:現場慘如世界末日

中國、美國拉攏爭當盟友 巴西左右逢源

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政府過去4年與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不冷不熱,隨著今年初新總統魯拉上任,巴西逐漸成為美國和中國之間都想拉攏、爭權奪勢的新壕溝。

英國廣播公司巴西新聞網(BBC News Brasil)報導,中國和美國正在經歷政治和經濟競爭的緊張時刻,互相指控對方從事間諜活動,而中國擴大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導致美國為支持台灣可能介入兩岸衝突。

在如此背景下,中國和美國都想拉攏巴西。對美國來說,與巴西的良好關係是在拉丁美洲擁有強大盟友、及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民主的關鍵。

對中國來說,巴西除了是一個重要消費市場和食品出口大國外,也可以成為對抗美國的新戰略盟友,尤其是西歐、澳洲、日本和韓國已經與美國達成同盟關係,中國的處境越來越孤立。

報導指出,中國和美國分別是巴西第一和第二大貿易夥伴,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Silva)豎起「巴西重返國際舞台」的旗幟,試圖重建與兩國的牢固和特權關係。

魯拉在上任40天後,已前往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面;3月28日則將在北京接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設國宴招待。

魯拉將於3月26日至31日對中國進行國是訪問,隨行人員之一私下向媒體透露,若美中兩大巨頭為爭奪巴西導致衝突,對巴西來說只有利無弊。

美國參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日前邀請拜登政府官員就「美巴關係的未來」進行討論,對巴西和中國之間關係靠攏表示不安。

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芮基茲(Pete Ricketts)曾質問拜登政府是否正在採取足夠的措施,來阻止巴西等國家尋求與中國的投資和貿易。

美國民主黨籍參議員夏亨(Jeanne Shaheen)指出,巴西是拉丁美洲少數沒有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發展貸款倡議的國家之一,阿根廷和智利都加入計畫。

夏亨表示,美國是巴西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為兩國人民創造了高品質就業機會和成長,但中國現在是巴西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巴西許多商品的最大市場和基礎設施專案的最大投資國,美國應積極拉攏巴西,以減少中國在巴西和南半球的影響力。

巴西FAAP大學國際關係課程教授、美國巴西中國關係專家麥格諾達(Fernanda Magnotta)指出,包括從魯拉2月訪美所待的時間不到48小時,但這次赴中國將至少停留5天,以及魯拉訪美代表團只有幾名部長隨行,而中國行將有10多名部長、國會議員和數百名企業家一同前往,孰重孰輕,顯而易見。

麥格諾達表示,魯拉的任務是在中國和美國間尋求艱難的平衡,重申巴西與美國共同珍視的價值觀(如民主、人權和環境),同時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關係,為巴西推動再工業化提供更多融資管道。

巴西 美國 魯拉

延伸閱讀

美中夾縫求生下 TikTok全美活躍用戶突破1.5億

史提格里茲批評巴西利率太高 呼應巴西總統魯拉

巴西總統魯拉3月底訪中國 重新拉近雙邊關係

與尼坦雅胡通電話 拜登盼以色列司改尋妥協方案

相關新聞

美股指數連升二日 科技推升那指

隨著投資人在近期疲軟後買入科技股,美股收漲,開啟本周通膨數據吃重的一周。

華為「突圍」對美中晶片戰有何影響?分析師:華盛頓受到了一點驚嚇

華為的這一款新手機中採用的晶片,涉及美國希望通過制裁阻止中國獲得的技術。美中之間的晶片戰因而再度升溫...

全球金融市場 貨幣決策面臨關鍵48小時

全球金融市場本周將遭遇多國央行貨幣決策的「關鍵48小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央行都將陸續公布決策,美日預估將按兵不動,...

市場不甩通膨回溫 估本月Fed不升息機率逼近10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聯邦資金期貨交易員如今認為,聯準會(Fed)9月、11月和12月例會...

CPI稍熱!美股早盤開高震盪 台積電ADR漲0.6%

美股三大指數13日早盤開高震盪,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膨數據雖略高於市場預期,但並未改變投資人對聯準會(Fed)將在本月政策會...

華為手機引反彈 美眾議員呼籲商務部全面停止向華為、中芯出口技術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6日表示,中國通信設備巨頭華為上周推出新款旗艦機Mate 60 Pro,搭載中芯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