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減塑挑戰/垃圾變家具 東南亞新商機

印尼創業家倪雅沐(Syukriyatun Niamah)兒時去露營或爬山,總覺得處處是垃圾。她看見塑膠袋充斥河流,有時塞住水道。這激勵她成立Robries公司,透過回收,將塑膠垃圾轉變成家具和家飾品,以免汙染海洋。
日經亞洲報導,倪雅沐2018年創業前學的是產品設計,有助她利用回收的塑膠製作出顏色鮮豔的桌椅和花瓶等。
一張完全以回收材質製作的凳子在網路售價是626,000印尼盾(約台幣1,490元),一套四個杯墊賣150,000印尼盾。她的公司正尋求25萬美元的B輪融資,以擴大和升級回收的能力。
新加坡新創公司pFibre利用海洋可分解材質製作包裝薄膜,該公司創辦人兼執行長柯達里(Oraj Kodali)深知南亞和東南亞的塑膠問題。他指出,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當地因為便利性和可負擔性,使用較多一次性塑膠。
幸好東南亞國協許多對環境友善的企業正努力推廣「循環經濟」,希望促成垃圾減量。其中包括越南的ReForm Plastic,專把低價值的塑膠轉變為建材和其他產品。
該公司利用壓膜技術,將塑膠壓成板,供應製造商做為生產消費者用品的基礎用料。
ReForm共同創辦人韋娜(Kasia Weina)受訪表示,現已將逾500噸「低價值或無價值」的塑膠轉變為產品,旗下八家工廠每年有能力處理多達6,000噸塑膠。他的目標是在全球各地建廠100家,僱用正式或非正式員工共2,500人,到2030年有10萬噸的塑膠垃圾處理能力。
這些努力具有重要性,因東協國家一年製造數千萬噸塑膠廢棄物,而全世界海洋的垃圾當中,有80%是塑膠。
這些新創事業的挑戰在於籌募資金,尤其此時投資人正因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利率攀高和通膨壓力而有所退縮。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