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經濟真能軟著陸嗎?克魯曼:謹記1980年代2大教訓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圖/路透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魯曼。圖/路透

美國經濟歷經聯準會(Fed)一連串升息後,還有可能達成「軟著陸」(soft landing)嗎?這個話題引起「鷹」、「鴿」兩派論戰。屬「鴿」派陣營的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審慎樂觀,但舉1980年代的例子指出仍有兩大隱憂。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表示,1982年8月,他曾在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擔任技術幕僚一年,負責研究國際經濟議題,當時與他共事的另一位年輕經濟學者名叫桑默斯(Larry Summers),負責的是國內經濟部分。

克魯曼記得,那年新來乍到,時任CEA主席、共和黨籍溫和派的費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初次見面就問他一個大問題:「世界經濟即將崩垮嗎?」此問題反映兩大顧慮:1. 墨西哥剛宣布無法履行債務,拉丁美洲一波債務危機隨即展開。2. Fed使勁抗通膨,已把美國經濟推入1930年代以來最糟的衰退(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之前未見到更慘的情況)。

結果是,世界經濟並沒垮掉。債務危機使拉丁美洲陷入「失落的十年」,但經濟苦難並未蔓延至全球。至於美國,Fed貨幣政策180度大轉彎,終於振衰起敝,驅動經濟快速復甦;到1984年,總統雷根以「美國之晨」誇耀經濟欣欣向榮。

但克魯曼表示,回想起那年夏季,不由得讓他對當前媒體普遍呈現的經濟樂觀氣氛感到緊張。各方紛紛預言美國經濟迎向「軟著陸」:通膨降到可接受水準,且未引發衰退。克魯曼個人看法傾向「軟式著陸」(softish landing):通膨顯然正降下來,衰退或許未必能完全避開,但即使發生或許也只是「溫和」衰退。

不過,他警告,鑒於1980年代初期的美國經驗,仍有兩大理由必須謹慎看待經濟前景。

顧慮一:1980年代打通膨付出痛苦代價

當時通膨確實降下來,從大約10%降到4%左右,但失業率持續竄升,1984年底雷根誇口說經濟多棒時,美國失業率是現今水準的兩倍多。

有些人認為,類似苦難將捲土重來。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幾個月前還表示,要把衝上數十年來高峰的通膨控制下來,失業率非得升到接近6%不可。

克魯曼說:「我認為他錯了。」疫情相關的扭曲使基礎通膨更難以估量,但眾多指標都顯示此時通膨已顯著趨緩,同時也未見到失業率大幅上揚。據此,克魯曼「認為」桑默斯「太悲觀」,但克魯曼坦承自己不是100%確定。

顧慮二:1982年Fed才明白經濟煞車太用力

那年,情勢明朗化。Fed經濟煞車煞過頭,導致衰退程度比預期嚴重。一如現況,當年決策官員也是憑「有限的、通常也過時的資訊,並且運用極不精確的工具,試著調控經濟」。

具體而言,Fed的做法就是藉由調降利率使經濟減速,進而壓低通膨。問題是,經濟必須放緩到什麼程度?為了促成經濟減緩到那種地步,必須把利率升得多高、升得多久,才能充分見效?克魯曼認為,Fed現在引導經濟降溫的任務艱鉅,有如「戴著厚重連指手套摸黑操作重機械」。

因此,就算無需來一場嚴重衰退也能控制住通膨,如果Fed煞車踩得太猛,美國仍可能遭遇一波衰退。當然,另有一個截然相反的風險:Fed煞車煞不夠,以致控制不了通膨。但最近發布的通膨數據都不錯,提供充足理由讓Fed「冒個險,放鬆升息力道至少一段時間」。

結論是:「軟著陸」展望比數月前更可能達成,但絕不是必然的結局。

通膨 Fed

延伸閱讀

通膨吃掉加薪情形未改善!去年1至11月實質薪資年減0.11%

美眾院癱瘓成世界笑柄 克魯曼:全球級的風險

美國高通膨何時了?克魯曼:「足球賽理論」非唯一解方

馬斯克掌推特為何狀況百出? 克魯曼:特權使人腐化

相關新聞

打擊免稅商品轉賣牟利!日本政府考慮改革外國遊客免稅購物制度

共同社22日獨家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徹底改革現行針對訪日遊客的免稅購物制度,以應對越來越多免稅商品以含...

Meta踩隱私紅線 歐盟天價開鍘 罰13億美元

Meta Platforms因向美國發送歐盟的用戶資訊,遭歐盟隱私監管機關處以12億歐元(13億美元)的罰款,刷新歐盟隱...

繼輝能後特斯拉也要赴法國設廠?馬克宏將會馬斯克

法國總統馬克宏15日將在凡爾賽宮對約200位企業領袖發表演說,設法展現他吸引外國投資的能力,他也將在會議場邊會晤特斯拉(...

遭美證交會指控後 加密貨幣平台Bittrex聲請破產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指控Bittrex Inc.經營未註冊的證券交易所3週後,這家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今天聲請破產保...

美股早盤小跌 投資人等待周三通膨數據

美股8日早盤小跌,投資人等著檢驗周三(10日)公布的通膨數據,看看聯準會(Fed)的抑制物價努力是否真的奏效。地區銀行股...

英國阻擋、索尼作梗:微軟收購暴雪未來難料?

微軟今年在AI得意,在遊戲業卻吃鱉?該公司布局收購歐美最有價值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年餘,最近不幸碰到鐵板。4月26日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CMA)成為首個以反托拉斯為由阻止這項併購案的監管機關。微軟如何力拚上訴?收購案在其他國家還會如何發展?為何還有企業勁敵索尼從中作梗?帶你一次釐清。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