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視衰退陰影 美國迎接EV化所帶動數十年最大建廠熱潮

在電動車轉型的帶動下,美國當地正迎來數十年來最大的新建車廠熱潮,而聯邦政府祭出的全新補貼計畫又加快業者建廠腳步。儘管各大汽車製造商也擔憂經濟可能陷入衰退,但在這場電動車的競賽中,他們看的是更遠的未來。
華爾街日報報導,汽車研究中心(CAR)數據顯示,去年1~11月,各大汽車製造商承諾在美國投資新工廠的金額約330億美元,包含用於興建新的組裝廠和電池廠,在2021年已承諾投資新車廠370億美元後,無異於錦上添花。這個數字遠高於2017年的90億美元,也是20年前的八倍。
帶動這股建廠熱潮的最大因素是,汽車製造商競相在產品陣容中推出電動車。而去年通過的降低通膨法可望進一步加快業者投資的腳步,因為這項新法會針對氣候議題投入資金,將撥款上百億美元以補貼電動車和電池廠,以及對鋰、石墨等電池材料加工的設施。
部分外國車企瞄準美國來進行擴張計畫,例如現代汽車(Hyundai)已公布在喬治亞州斥資55億美元設廠的計畫。與此同時,Rivian等電動車新創正擴大自行生產的能力,該公司2021年在伊利諾州設廠,如今打算在喬治亞州興建旗下第二座車廠。
這種現象反映業者集體押注消費者將購買的電動車數量,足以讓他們的投資回收。顧問業者AlixPartners數據顯示,全球汽車產業計劃到2026年對電動車投資5,260億美元。
目前出現經濟可能下滑的跡象,可能影響消費者花錢的意願,如此賭注的風險因而變得愈來愈大。不過,各大車企高層表示,他們著眼的是在潛在衰退之後的未來,對這些投資有助於此抱持信心。而州政府也認為這是促進地方經濟、保障就業的難得機會。
福特汽車財務長勞勒說,儘管汽車製造商也擔憂經濟衰退,但能對電動車投資抱持短視眼光。福特已在進行多項建廠計畫,包含田納西、肯塔基州,並計劃到2026年對電動車投資500億美元。
在過去一年內,更多電池製造供應鏈遷到美國,也催生出許多新建廠計畫。儘管當今許多電動車電池仍在亞洲製造,但運輸成本、加上倚賴海外供應商的風險,促使愈來愈多車企將電池在地化生產。
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有三分之二的投資額,流往美國南部,遠離了過去一個世紀以來的美國車廠大本營五大湖區。喬治亞州、田納西州、肯塔基州等南部的州,已成為吸引新廠落腳的大贏家。分析師和選址者認為原因在於,這些地方利用了能源成本較低、可開發土地較多的優勢來招商引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