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裁員潮 使亞洲科技人才面臨簽證危機

推特等美國科技公司的裁員潮,已使外國勞工面臨簽證危機。美聯社
推特等美國科技公司的裁員潮,已使外國勞工面臨簽證危機。美聯社

日經新聞報導,美國科技業的大規模裁員,已導致上千名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面臨簽證危機,亞洲科技人才尤其受到不成比例的影響。

11月被Meta裁員的數據科學家周先生,雖然在之後兩周進行超過12場面試後,美國頂級工學院的碩士學歷、五年工作經驗等經歷,卻無助30歲的他找到新工作,這位住在舊金山灣區的中國人現在H-1B工作簽證效期只剩一年,他的永久居留權(綠卡)申請也還沒獲得批准。

更迫切的是,他若要維持目前的簽證地位,就必須有雇主願意提供擔保,因為他在Meta的職務將在明年1月底正式結束,得在60天內找到新工作,「沒有任何公司願意從第一天就為了一張綠卡提供擔保,就算願意,我可能也沒辦法及時準備相關文件,取得特別H-1B簽證延長」。若他的簽證效期到了,可能被迫離開已居住八年的美國。

周先生的情況並非特例,相同情境也出現在其他上千名在美國工作的外國人身上。H-1B是科技業常使用的短期工作簽證,持有者在失業後,有60天時間找新工作,但實際上,還要保留移轉H-1B簽證的處理時間,因此其實要更快找到新工作。

美國公民暨移民局(USCIS)的最新數據顯示,Meta、推特級亞馬遜是擁有最多H-1B員工的科技公司,卻也是裁員最猛的公司。推特已開除3,700名員工,紐時則報導亞馬遜計劃裁員約1萬人,亞馬遜稍後證實一些關鍵部門正在裁員,但未提供數據。

但經濟陷入衰退的疑慮、以及科技業的裁員潮,都讓就連受過高等教育且有工作經驗的勞工,都很難找到新工作。追蹤美國科技業裁員情況的layoffs.fyi網站數據顯示,今年來已共930家科技公司裁員14萬6,407人,光是11月就裁掉超過5.1萬人。

加州科技人力公司Genesis10執行長李普曼指出,亞洲人將受到科技業裁員潮不成比例的影響,因為持有H-1B的全職員工與約聘人員多數來自亞洲,主要為印度和中國大陸,而且相較於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人,這些需要擔保的勞工找工作的挑戰性當然更高。

跨國法律事務所Dorsey & Whitney的移民與就業律師柏哈德估算,申請H-1B簽證的平均成本超過5,000美元,還要加上各種費用。

Watson移民法律公司創辦人華絲頓說,要在60天內找到新的擔保人,時間非常短,而且這不只影響本人,還牽涉到家人和小孩,這個情勢對已在美國工作好幾年且申請綠卡卻還沒通過的遭裁員勞工來說,尤其令人絕望,因為在找到願意提供擔保的新雇主後,必須從頭開始整個申請流程。

Kramer Levin Naftalis & Frankel的商務移民律師畢斯華斯說,就連還沒被裁員的H-1B簽證持有人,也可能受到公司裁員的影響,因為若一家企業裁減員工,該公司提供擔保的所有綠卡申請都將暫停,直到公司顯示有必要的法務人員、也找不到足夠的美國公民填補職缺,「就算你沒被裁員,如果你的綠卡申請被凍結約半年,也會遭受影響」。

不過,也有人看到轉機。Grossman Young & Hammond的律師金延枚認為,規模較小的公司將有機會聘僱被亞馬遜和Meta等公司資遣的技能嫻熟勞工,而且要迅速找到新雇主的迫切性,可能讓外國勞工更願意為新創公司效力。

美國公民 簽證

延伸閱讀

非洲糧食危機加劇 美國加碼775億元人道援助

台灣投資人注意!明年賣出美國PTP架構的商品期貨ETF將課10%稅

北京疫情擴大 德國駐北京使館:暫停簽證至明年1月6日

下市危機解除!美國完成史上首次對中概股會計底稿審查

相關新聞

韓版晶片法 挨批半調子

南韓國會在經歷好幾個月的爭論後,上周通過「韓版晶片法」(K-Chips Act),擴大對半導體和車用電池等主要戰略科技的...

美股指數連升二日 科技推升那指

隨著投資人在近期疲軟後買入科技股,美股收漲,開啟本周通膨數據吃重的一周。

華為「突圍」對美中晶片戰有何影響?分析師:華盛頓受到了一點驚嚇

華為的這一款新手機中採用的晶片,涉及美國希望通過制裁阻止中國獲得的技術。美中之間的晶片戰因而再度升溫...

全球金融市場 貨幣決策面臨關鍵48小時

全球金融市場本周將遭遇多國央行貨幣決策的「關鍵48小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央行都將陸續公布決策,美日預估將按兵不動,...

市場不甩通膨回溫 估本月Fed不升息機率逼近10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顯示,聯邦資金期貨交易員如今認為,聯準會(Fed)9月、11月和12月例會...

CPI稍熱!美股早盤開高震盪 台積電ADR漲0.6%

美股三大指數13日早盤開高震盪,美國最新公布的通膨數據雖略高於市場預期,但並未改變投資人對聯準會(Fed)將在本月政策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