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郁婷「性別生化指數」異常遭拔銅牌 教練親說明:將再接受檢測

每日報數走入歷史!今新冠本土+137 之後周四公布一周統計

紐時上海分社長:鬆綁防疫後 陸經濟面臨兩大挑戰

中國大陸民眾小心翼翼戴口罩出遊。大陸鬆綁防疫規定後,經濟是否能迅速復甦,全球都在看。圖/美聯社
中國大陸民眾小心翼翼戴口罩出遊。大陸鬆綁防疫規定後,經濟是否能迅速復甦,全球都在看。圖/美聯社

中國大陸鬆綁防疫規定後,經濟是否能迅速復甦,全球都在看。紐約時報(NYT)上海分社社長布拉德瑟(Keith Bradsher)8日發表評論說,嚴格的「清零」封控一直抑制大陸經濟成長,如今放寬後,北京仍面臨雙重挑戰:新冠肺炎病例激增,以及消費者支出萎靡不振。

布拉德瑟指出,嚴厲的防疫限制鬆綁的同時,中國大陸經濟正「進入一段脆弱期」,面臨一系列有別於他國經驗的挑戰。

分析師認為,大陸消費者支出壓抑得太久,不太可能迅速復甦。大陸也遭遇房市景氣下沉,而且必須與時間賽跑趕著讓更多人口接種疫苗,尤其是年長者。大陸的工廠則面臨需求減弱,因為經濟衰退烏雲正籠罩著主要貿易夥伴歐洲和美國。因此,未來數月展望如何,實難逆料。

西方國家在防疫限制解除後,經濟迅速復甦,是因為家家戶戶在解封後用疫情期間存下的政府紓困金,恢復外食並搶購機票和預訂飯店房間,使消費者支出呈現報復性反彈。

對照下,中國大陸的情況迥然不同。

今春大陸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區域性封城打亂了供應鏈,眾多企業已想辦法適應「清零」政策。供應鏈瓶頸逐漸紓解,從上海到美國西岸的貨櫃運費隨之陡降。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Eric Zheng)說:「就供應鏈而言,大公司營運其實都恢復正常。他們現在更擔心消費者信心—支出意願減弱。」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造成的健康顧慮仍揮之不去。在西方,解封重啟前,大部分人口往往已接種效力較強的mRNA疫苗及加強劑、已經染疫或兩者皆是。

但官方資料顯示,大陸感染新冠的人口比率不到1%;儘管多數人口已打疫苗,但打的是大陸本土製的疫苗,保護效力較mRNA疫苗差。8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高風險族群,疫苗接種率卻最低。

大陸醫師估計,大陸八、九成的人口可能在未來數周和數月染疫,而隨著感染潮興起,消費者更不願出門消費。

大陸一般家庭也沒有很多閒錢可花。不像美國、香港和歐洲多國政府在疫情爆發頭兩年大撒幣支撐消費者支出,中國大陸的支持措施除了一些城市推出小型計畫鼓勵在地消費外,中央政府並未發補助金給家庭。北京當局寧可大舉投資基礎建設,並在工業補貼上砸錢。政府雖施壓要企業不要裁員,但無需加班使許多勞工頓失大約半數的收入。眾多企業停止招聘。年輕人失業率直逼20%。

大陸家庭約有三分之二的儲蓄被不動產綁住,銀行存款在疫情期間雖稍微增加,但大多存入利息較高、數月甚至數年後才可提領的銀行帳戶,也使家庭難以擴大消費支出。

另一點與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大陸家庭許多是多代同住,家中有老年人,通常都沒接種疫苗,這讓同住的家人更有顧忌出外用餐和購物,唯恐可能把病毒傳給長輩。消費者裹足不前下,旅遊、飯店業首當其衝。

疫苗 經濟衰退

延伸閱讀

青少年莫德納BA.5疫苗校園接種 北市9日起預約

中國放鬆防疫與美恐衰退多空交戰 亞股走勢分歧

上海取消餐館核酸檢測要求 輕症可採居家隔離

馬斯克接班人?中籍朱曉彤傳獲任特斯拉全球CEO

相關新聞

英媒:台資企業轉移生產線 昆山經濟受累開始降薪

英媒金融時報報導,中國正面臨出口下滑。在中國「百強縣」中排名第一的江蘇省昆山市,隨著台資企業把生產線撤到東南亞,當地勞動...

陸反貪腐未歇 再查6央企高管

大陸央企、國企掀起「反腐風暴」,繼上周中石油等五名高管被查之後,中共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昨天再通報,包括國家電投等六名央企高...

國台辦主任宋濤首談「統一後」 陸委會:空談宣傳不如務實

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22日與江蘇昆山台商、台青座談,提及「統一後」議題,為他上任後首次。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詹志宏23日表...

陸釋善意 台2水產恢復進口

大陸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十三日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才表示,恢復各領域常態合作,是大家的共同期望,需要共同努力。國台辦昨日即...

陸國務院增二局 緊抓金融、數據

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昨聽取國務院提交審議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內容集中在科技、金融、數據等改革,並將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

經濟復甦難 習近平喊話「民企當自己人」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自掌權以來,外界時有質疑大陸經濟走向「國進民退」的聲音,習近平昨參加大陸「全國政協會議民建、工商聯界別...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