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反封控示威對市場殺傷力不容小覷 美期指、油價重挫

中國大陸各地出現不滿疫情封控的抗議聲浪,不僅今天(28日)導致陸、港股重貶,還波及今天上午的亞洲金融市場。美股期指轉跌,國際原油價格和金價下跌。
香港恆生指數今天早盤一度大跌4.2%,上證指數跌2.2%。人民幣則下跌。標普500指數期指和那斯達克期指分別下跌0.7%和0.9%,道瓊期指最多跌近200點。
西德州中級原油(WTI)1月交割的原油期貨周一在新加坡早盤大跌3.2%至73.82美元。美元走升,金價則隨美元走升而下跌。
大陸各地民眾周日群集街頭和大學校園,對當地政府和共產黨嚴格的封控政策表達不滿。上海出現大批人潮和警方對峙,北京也傳出抗議活動。
大陸抗議浪潮導致市場不確定性升高
Natixis 經濟研究員 Gary Ng 說:「市場不喜歡會導致定價困難的不確定性,而中國抗爭正是如此。這表示投資人會傾向避險。亞洲與中國大陸有關鏈的市場 ,像是澳洲、香港、台灣和南韓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今天上午一度大跌275點,南韓Kospi指數跌0.9%。
Saxo 資本市場公司策略師 Jessica Amir 說:「對中國大陸的任何曝險都難不被波及,我們還沒有看到官方的回應。不論怎麼走,在中國有曝險的公司未來獲利存疑,投資人可能藉此出脫持股。」
Teneo 控股董事總經理 Gabriel Wildau 說:「市場會視此為利空來回應擴大的抗爭和上升的病例,如此也可能引發供應鏈出現又一波干擾並壓抑民生需求,至少短期而言是如此。」
大陸解封動向尤受關注
野村首席經濟師 Robert Subbaraman 說:「邁向和新冠肺炎疫情共處之路進展過遲,新增病例激增引發更多抗爭,而社會動盪更加削減經濟,這些都是市場顧忌的尾端風險。」
他認為,狀況可能的變化很多,抗爭也可能催促政府定下更明確的解封辦法,立下更透明的解封時間表,並加速中國和疫情共存的走向。
不過,澳洲聯邦銀行分析師提醒,就算中國最後解決清零政策,年長者疫苗接種率低,代表解封之路仍然漫長且可能失序。中國大陸新增病例上周六創歷史新高,逼近4萬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