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訓在前 WSJ:抗通膨但不讓經濟崩盤 考驗Fed

英國經濟危機赤裸裸上演之後,華爾街如今除了為利率傷腦筋之外,對財政系統的穩定性也越來越焦慮。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教授波爾斯坦(Steven Pearlstein)在華盛頓郵報專欄指出,聯準會(Fed)能否在避免經濟崩盤的情況下對抗通膨,成為關注焦點。
波爾斯坦指出,華爾街彷彿看到四處亮著財務問題的警示燈,聯準會長期朝向高利率發展的趨勢,讓股票、債券、房地產價格隨之重新洗盤,變化莫測,而先前以低利率取得貸款的企業、一般家庭以及政府機構,則被迫重新思考未來計畫。聯準會目前面臨的兩難處境為,能不能把利率拉到高得足以擊退通膨,但同時避免引發金融市場崩潰。
英國上個月的經歷,讓世人看到如果爆發財政危機將會如何。前任英相特拉斯(Liz Truss)推出減稅計畫導致政府必須舉債,投資人開始拋棄英國債券,英國利率因此走高,英磅則一路貶值。高利率讓英國的私人退休金計畫幾乎無力支撐,因此開始出脫英國公債,債券市場陷入混亂。原本忙著銷售債券以對抗通膨的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BOE),突然間被迫180度轉彎,宣布將盡可能購買債券以減輕市場恐慌。
英國經濟亂象讓全球股市與債券受到池魚之殃,英格蘭銀行信譽受損,特拉斯上台僅45天便宣布辭職。波爾斯坦指出,看在華爾街投資人及華府官員眼中,英國的狀況極可能在美國重演。前任財政部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上個月在華府舉行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與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年度會議上對全球金融家及各國財長發表演說時便表示,儘管英國有某些問題是自食其果,也有某些問題是受到全球系統震盪牽連的關係。
桑默斯比喻說,發生震盪不代表地震,「但你應該思考若遇地震應該如何防範」。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