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FT:新製程突破不易 台積電恐難保領先優勢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由於晶片新製程遇到瓶頸,加上各國政府大舉補貼以強化在地生產有利對手,台積電恐怕難以持續保持技術上領先的優勢。
金融時報引述分析師指出,美國到日本的各國政府推出高額補貼來支持業者在當地生產,將有利英特爾(Intel)和三星電子。
塔夫茲大學經濟歷史學家、新書《晶片戰爭》(Chip War)作者米勒(Chris Miller) 接受金融時報訪問時說:「(台積電)可能失腳,因邁向新技術的節點(node)愈來愈困難,任何人都可能失利。」「或者,若下兩個節點轉型比預期更難,台積電的優勢也不具意義。」
金融時報指出,這十年多來,晶片業者為趕上摩爾定律(Moore's Law),先用堆疊方式,再來從系統晶片下手,像台積電便利用多晶片模組(MCM)的技術來生產超微(AMD)資料中心用微處理器 Epyc。
但如今,業者必須從其他方面來提升。過去十年來所謂鰭式電晶體(FinFET)的製程架構,已無法再滿足速度和效能上的進展,業界開始導入閘極全環電晶體(GAA)的技術。
台積電預定2025年開始量產的2奈米晶片便採用GAA架構。不過,如此轉型相當困難。三星電子率先採用GAA來開發3奈米晶片,但良率始終無法提升,以致於難以吸引到大客戶。金融時報引述分析師看法指出,三星電子搶先採用GAA恐怕仍無法趕上台積電,但明年推出第二代3奈米晶片且良率穩定之後,仍可望吸引像Google和特斯拉在內的大客戶。
台積電主管指出,他們決定在3奈米仍採用原先的架構的策略奏效,讓他們能更快讓3奈米晶片上市。台積電表示,他們的3奈米晶片良率不錯,客戶需求也強。台積電已承諾要為蘋果(Apple)、英特爾、超微等客戶生產3奈米晶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