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工業電價漲20% 企業叫苦

受能源價格大漲與韓元重貶的衝擊,南韓今年來的電價漲幅為40多年來最大,讓習慣相較於鄰國日本有成本優勢的南韓企業,感受到沉重壓力。
日經新聞報導,上半年遭遇龐大虧損的韓國電力公司(KEPCO),本月再度調漲基礎電費,工業用戶每度電價調漲17.3%(16.6韓元),一般用戶則漲6.8%(7.4韓元),為今年來第二次調漲。這使南韓的平均電費比去年底高出17.9%,為1980年以來最大漲幅,工業用戶今年電費的增幅更超過20%。
大幅仰賴進口能源的南韓,向來尋求維持低電價,以帶動產業發展。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數據顯示,南韓去年的工業電費為每千度94美元,約只有日本的60%,也低於德國、英國及法國,有助於該國用電大戶取得競爭優勢,例如晶片和顯示器製造商、以及汽車、鋼鐵和資料中心業者等。
今年的電價漲幅,將讓三星電子成本增加上億美元。數據顯示,三星去年全球用電量為258億度,相當於約800萬戶家庭的用電量。
企業用戶已在設法降低成本,一些公司在自家產權安裝太陽能面板,其他像三星、浦項鋼鐵及SK集團則自行發電,但都可能不足以支應整體用量。
去年南韓超過60%的能源仰賴火力發電廠,燃煤電廠占34.3%,天然氣電廠占29.2%,核電廠占27.4%。由於南韓境內平地不多,日照時數相對較短,太陽能未能大幅貢獻。這樣的能源組合,是前總統文在寅的廢核政策所致,核能的發電占比相較於2016的30%下滑2.6個百分點。
韓國電力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損失14.3兆韓元,遠超過去年同期的1,870億韓元,主因為燃料和電力採購成本暴增將近一倍至33.7兆韓元,比營收31.99兆韓元還多,雪上加霜的是,分析師預測,韓國電力公司的困境可能持續到至少2024年,導致公司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可能還須注入公共資金。
政府和韓國產業銀行(KDB)持股51%的韓國電力公司,壟斷南韓的電力傳輸與配送市場,電力來源則來自旗下子公司經營的化石燃料電廠與核電廠、以及外部的再生能源業者,而韓國電力公司的電費提案須經產業通商資源部批准,因此南韓政府是南韓電價的實質決定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