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FinTech 面臨流動性枯竭

在利率續升和經濟放緩疑慮兩大利空因素夾攻下,南韓金融科技業(FinTech)正面臨流動性枯竭的困境,與過去兩年經歷的榮景截然不同。但產業人士表示,現在或許正是讓他們的估值正常化、去蕪存菁的好時機。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許多面臨財務困難的金融科技新創正勒緊褲帶,包括減少招聘、縮減員工福利以及減少出差行程。
這些企業也包含估值達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有些正透過貸款取得資金,不再推動新創融資,同時降低他們的企業估值。
產業人士說:「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在創投產業中向來備受青睞,而該產業也在新冠疫情期間迅速成長。但近來流動性枯竭,對金融科技新創業者的打擊特別大,現在正是他們的估值邁向正常化和去蕪存菁的時機。」
根據市調機構CB Insights,全球第2季對金融科技新創公司的投資額,較去年同期銳減46%至204億美元。
金融科技業在疫情期間一直是最大的受惠者,因疫情推升民眾對無接觸金融服務的需求。投資人大舉投資這個產業,利用央行在疫情間提供的豐沛流動性從中得利,也推升金融科技業新創公司的估值飆升。
根據CB Insights的統計,全球去年有163家FinTech新創公司。自2020年起,包括全美最大加密幣交易平台Coinbase在內,有30家相關業者陸續在美國掛牌上市。
但這個勢頭在今年丕變。隨著央行持續升息、設法抑制高通膨,不只投資人的信心被破壞,連金融科技業也受重創。上市的業者股價一落千丈,未上市的同行也深陷財務問題。
一名南韓金融科技新創公司主管表示:「擁有高估值和需要更多資金的企業,在募資時面臨更多困難」。他說,根據市場傳言,南韓本地創投產業到明年上半年以前都不再投資新創公司。
一家成立十年的金融科技公司由於籌資不順,只能燃燒現有資金維持營運。該公司執行長常對高級職員說,資金只夠維持一個月。該公司不只暫停花錢讓員工出差的政策,也削減提供在職進修等的福利預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