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下投資之道/一文搞懂 美國經濟會衰退嗎?

美國通膨居高不下,已引發市場對經濟陷入衰退的疑慮,認為聯準會(Fed)的鷹派立場將衝擊經濟成長。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即將步入衰退,華爾街投銀也已調高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
桑默斯,美國前財政部長
桑默斯認為經濟衰退機率很高,他日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表示:「目前通膨高漲,失業率極低,這幾乎可以表明,未來兩年內經濟將步入衰退。我認為那些對『能夠避免衰退』持高度信心的人,恐怕是犯了錯。」
現任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曾說「沒有跡象顯示經濟衰退正在醞釀中」,鮑爾則說經濟有可能「軟著陸」,也就是經濟降溫、抑制通膨後,不會導致經濟衰退或高失業率。
然而,桑默斯表示,拜登政府沒辦法抑制高油價,但是仍有手段可以抑制通膨,例如「不要加劇美國生產者的成本,讓他們的競爭力遭到削弱」,也就是撤銷川普政府對中國進口產品加徵的關稅;桑默斯表示,對中國的關稅政策應該要「更具戰略性」,不應傷害到美國消費者及業者。
至於通膨得到控制後,經濟會回到2009年後的長期停滯,或者出現新模式?桑默斯主張,有60%的機會可能回到先前的停滯狀態,「就像2008~2009年經濟衰退之後一樣,由於人口老化和危機之後的不確定性導致儲蓄增加,利率將受到抑制。快速的技術發展將再次降低資本財成本。較多的儲蓄和較少的投資意味,須較低的利率來平衡經濟」。
羅比尼,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榮譽教授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羅比尼認為,以目前通膨升勢來看,聯準會唯有急劇升息,才有可能把通膨壓回2%目標,難以引導經濟「軟著陸」。他認為美國經濟在兩年內「硬著陸」的機率,達到60%。
羅比尼指出,他去年就已認為美國和其他先進國家通膨上升為長久現象,因為除了超額總需求,還有多項負面的總供給震撼,都導致通膨升高,但他覺得全球經濟其實應該是陷入停滯性通膨。
他說,今年又出現兩項供給震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推升原料商品價格,以及中國大陸採取「零確診」防疫政策,造成新一輪供應鏈瓶頸,由於通膨率直逼二位數,Fed和其他央行都已承認,須靠緊縮貨幣政策儘速解決。
羅比尼指出,為壓低通膨,緊縮貨幣政策需要的力度,將無可避免地使經濟「硬著陸」,即經濟衰退,且失業增加,若以過去高通膨時段作為基準,他認為美國經濟在兩年內「硬著陸」的機率為60%。
投銀看法
高盛的經濟學家下修美國經濟成長預測,並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聯準會更積極地提前升息,對最終利率水準的預期已經上升,金融狀況進一步收緊,「這代表升息對經濟成長的拖累,比我們認為的要多」。
目前高盛已上修美國明年陷入衰退的機率,從15%調高至30%。即使2023年僥倖逃過,2024年仍有25%的機率會衰退,這代表未來兩年陷入衰退的機率為48%,高於先前預測的35%。
摩根大通
摩根大通銀行(小摩)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曼6月下旬表示,美國步入經濟衰退的風險甚高,在6個月至9個月內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是35%至40%。
卡斯曼說:「美國經濟基調仍然健康,就業市場與零售市場也良好,且美國從未出現過在失業率不上升2個百分點的前提下進入衰退,因此仍不仍預期美國經濟將進入衰退,但承認經濟進入衰退的機率正不斷上升,情況令人感到不自在,也不排除衰退可能。」
花旗
花旗經濟學家團隊在6月下旬表示,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逼近50%,肇因是各國央行緊縮貨幣政策,和民眾對貨物的需求轉弱。
根據該團隊的報告,供給面震撼持續推高通膨並抑制經濟成長,在此同時,各國央行正大舉升息,而消費者對貨物的需求也減緩。
花旗經濟學家說,歷史經驗顯示,各國政府在平抑通膨之際,常付出經濟成長大為縮減的代價,推估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已逼近五成。花旗並表示,各國央行仍可能實現讓經濟軟著陸的目標,但前提是供給震撼消退和需求仍保有韌性。
花旗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3%,明年為2.8%,倘若全球經濟真的陷入衰退,可能是失業率上升數個百分點、經濟產出疲軟數季這類常見的模式,但也不能排除通膨更根深柢固的風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