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央行走在通膨─衰退的鋼索上

分析師表示,各國央行已加大對抗失控通膨的力道,這是一種必要的補救措施,但可能產生使經濟陷入衰退的不利副作用,央行正走在通膨─衰退的鋼索上。
上周美國聯準會(Fed)宣布了近30年來最大幅度的升息,之後是英國央行連續第五度調高利率,瑞士央行則是15年來的首度調升基準利率。
央行這些舉動令市場驚慌失措,因為投資人擔心,雖然升息有其必要性,但若貨幣政策緊縮過於激進,可能會阻礙經濟成長。線上交易平台OANDA的分析師Craig Erlam 表示:「隨著各國央行競相在通膨失控前大幅升息,經濟衰退的機率愈來愈大。」
凱投宏觀的研究報告說:「聯準會正在刻意抑制需求,以減輕物價壓力。這是一條很難走的路,若走得太遠,經濟顯然有陷入衰退的風險。」
新興國家將受到美國大幅升息的牽累,因為當聯準會升息時,美元通常會升值。Pictet財富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Frederick Ducrozet表示,美元走強將使赤字國家的償債複雜化,而這些國家經常是以美元舉債。
各國央行去年堅稱,通膨只是「暫時」現象,理由是在各國政府解除防疫封鎖後,供應鏈瓶頸導致物價上漲。但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通膨跟著扶搖直上,促使經濟學家下調今年世界經濟成長前景。各國央行別無選擇,只能採取比原定計畫更積極的貨幣緊縮行動。
除了美國外,歐洲也將祭出升息措施。 歐洲央行(ECB)的動作比其他央行慢,目前正在結束其大規模的購債計畫,下月將宣布十年來的首次升息。但歐元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各國政府的公債殖利率飆升,義大利等負債國家的公債殖利率比德國的高出許多,後者向來是被視為較安全的避風港。
在升息對物價產生作用之前,消費者必須耐心等待。但各國央行仍無法控制一些推升通膨的問題,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飆升,以及供應鏈混亂等 。
凱投宏觀表示,過去一年來主要先進經濟體的消費者物價上漲7.9%,而能源和食品價格貢獻了4.1個百分點。該公司預期,石油、天然氣和農產品價格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回跌,將大幅壓低整體通膨,但核心通膨率仍將維持在高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