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猛升息 停滯性通膨隱憂變更深?

俄烏戰爭加劇了2021年就開始醞釀的停滯性通膨可能重現於世的擔憂,美國聯準會和各國央行採取的抗通膨措施更是雪上加霜。
1、什麼是停滯性通膨?
英國政治家Iain Macleod在1965年將停滯和通膨兩個詞加以組合,用來描述一個高通膨、高失業率、幾乎沒有成長的經濟體。經濟學家一度懷疑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因為通膨和失業率通常是反向變動,物價水準受到需求旳驅動,需求旺盛時,失業率通常下降。
2、起因?
沒人確切知曉,部分原因是這很罕見。大部分的研究都基於美國在1970年代的情況。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廢除金本位制,讓美元與黃金脫鈎,美元隨後貶值,加劇美國通膨壓力;1973年,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阿拉伯成員國對美國和其他在贖罪日戰爭裡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實施石油禁運,導致油價飆升。美國企業在供應衝擊之下,不僅轉嫁成本,還削減生產,商品稀缺推高通膨的同時也增加失業率。也有人指出,聯準會(Fed)此時升息犯下錯誤。到1975年,通膨和失業率加總起來的痛苦指數達到19.9%,並在1980年衝到峰值22%。
3、捲土重來?
解封後的經濟在消費需求的帶動下反彈,但供應鏈仍處於混亂狀態,因此商品很快遇到短缺,物價開始上漲,且因能源短缺而加速,僅管世上許多地區的失業率仍然很高。失業率在美國比較不令人擔心,那裡的強勁復甦導致勞動力短缺,5月通膨率創40年來新高。
4、前景?
俄烏戰爭直接推升已經走高的能源價格。因西方制裁造成可能失去其他俄羅斯大宗商品,導致食品、天然氣和鋁價向上飆。美國聯準會、英國央行積極升息的決定,加上歐洲央行也準備上調利率,加劇了停滯性通膨。升息是透過提高借貸成本來減緩經濟活動,希望讓經濟放慢到足以阻止物價飆漲,又不會慢到導致衰退。但在聯準會6月升息三碼後,愈來愈多人預測,經濟衰退難以避免。
5、誰風險最大?
許多分析家認為,歐盟和英國出現停滯性通膨的機率高於美國,後者自疫情期間復甦的力道較強勁。歐元區5月通膨率達8.1%,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預測,英國將是2023年G-7國家裡成長最慢的一員。世界銀行6月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警告,停滯性通膨「相當大」。世銀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寫道:「即使避免了全球經濟衰退,停滯性通膨的痛苦也可能持續數年——除非開始大幅增加供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