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封控衝擊 美歐亞洲製造業壓力未解

受中國大陸防疫封控措施的影響,從美國到歐洲和亞洲主要國家5月的製造業活動大多承受壓力,儘管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仍維持在代表景氣擴張的50以上,但多比前月下滑。
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1日公布的數據,美國上月製造業PMI指數,從59.2下滑至57。從台灣到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澳洲,5月製造業PMI全面走跌。亞洲國家的經濟側重貿易,中國大陸清零封控直接拖累工業活動,俄烏戰爭持續也令供給問題難解。需求面更是遭遇通膨罩頂,各央行都出手對付物價高漲。經濟分析師因而看淡全球商品貿易前景。
馬來西亞5月的製造業PMI由4月的51.6下降到50.1;菲律賓由54.3小跌到54.1,澳洲由58.8下滑至55.7。越南的表現堪稱一枝獨秀,5月比4月更好,由51.7大幅上揚到54.7,造就2021年4月以來最高水準,而且是連續八個月呈現擴張好景。
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8.1,較前一個月回升2.1個百分點,但已連續三個月處於收縮區間。
至於歐元區製造業PMI終值,從4月的55.5降至54.6,不僅低於初估值的54.4,也創2020年11月以來最低紀錄,因工廠面臨供給短缺、物價高漲、需求降溫,再加上消費者支出正轉向旅遊、娛樂等服務領域;但服務業PMI初值也從上月的57.7降至56.3,顯示服務業景氣擴張步伐也趨緩。
標普全球市場情報主管費德斯表示,最新PMI數據顯示,大陸封控為供應鏈帶來更多混亂,強大的全球通膨壓力整體弱化客戶需求。
據財新網報導,大陸多地疫情5月持續對製造業造成影響,但衝擊程度出現邊際放緩。從財新中國製造業PMI分項指數看,大陸5月製造業供給和需求繼續收縮,當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雖有所回升,但續低於榮枯線,其中需求略強於供給。外需持續低迷,新出口訂單指數連十個月位於收縮區間,收縮幅度較上月收窄。
對產量下降的原因,受訪企業普遍提到疫情持續,相應限制措施影響生產經營和物流。部分企業表示,需求狀況較4月相對改善,其中出口訂單明顯下滑,與交單付運困難有關。
此外,大陸當前物流也仍未恢復正常,5月供應商供應時間指數繼續大幅低於榮枯線,雖好於上月,但仍為2020年3月首輪疫情防控後的次低。與產出走勢一致,製造業採購量也繼續下降,降幅較上月收窄;鑒於需求疲弱,企業有意減少庫存,產成品和採購庫存量均溫和下降。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