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坦普今年跌幅 蘋果、亞馬遜等8家公司攤一半

史坦普500指數(S&P 500)今年來已下跌18.2%,逼近熊市;不過事實上,由於成分股市值加權的結果,該指數跌勢的一半,僅僅來自八家科技公司。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史坦普500指數今年以來至本月18日的跌勢,46%來自這八家公司: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微軟(Microsoft)、網飛(Netflix)、輝達(Nvidia)、特斯拉(Tesla)。
這是因為在有500檔企業成分股的史坦普500指數中,除網飛及輝達外,其他六家公司的市值就占該指數總市值的25%;如果該指數每檔股票的權重相同,該指數今年的跌幅會收斂到13%。
史坦普500指數曾在這幾檔股票的推動下,在2019年至2021年間上漲90%,例如蘋果在2020年間上漲80%、微軟則在同時間上揚41%;但是這番榮景已不復見,網飛今年來跌幅高達70%,Meta及輝達跌逾40%,其他五檔股票跌幅均在23%至36%間。
投資公司Easterly Investment Partners資產配置經理安妮·維克蘭(Anne Wickland)就表示,史坦普500指數現在「十分不平衡」,少數幾間公司占有相當大的權重,指數的報酬也相當大一部份是由這幾間公司貢獻。
除科技公司外,零售業也因為供應鏈危機及通膨而陷入疲軟;而如能源、生技、醫藥等類股則得到支撐,尤其是如雪佛龍(Chevron)、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為代表的能源股,史坦普500指數該板塊今年來已上揚40%。
主流科技股泰半屬於炙手可熱而估值甚高的成長股,該高估值依賴於未來的擴張潛力;因此在通膨高漲,聯準會恐怕被迫大動作出手的可能性、以及其經濟副作用的不確定性下,其股票的受創特別明顯。
在市場參與者中,一派人認為,在通膨及利率上升的背景下,科技股將不再是股票首選;不過也有另一派認為,科技股下跌是逢低買入的好時機,畢竟當今世界,數位化已無處不在、無孔不入。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