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PI今年降至2%…難度高
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連續第二個月超過8%,好消息是,這項指標預料將在未來12個月的某一時點降至目前的一半,但這絕不容樂觀,無論是CPI的組成成分、抗通膨公債(TIPS)殖利率、還是工資上升趨勢,都顯示美國通膨率降到4%左右就會打住,遠高於聯準會(Fed)的2%目標。
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葉偉平(Greg Ip)說,推動通膨上升的力道通常會逐漸減弱,因此從去年初以來的高通膨率絕非尋常。自1940年代後期以來,只出現過兩次如此高增速通膨,且都是在經濟火熱時出現供給震撼。
第一次是1951年,當時美國介入韓戰,物資及勞工需求激增,導致通膨飆高,1951年4月衝高至9.6%,之後Fed緊縮貨幣政策,在1952年12月降到1%以下。第二次是在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實施石油禁運,1974年通膨率最高達12.3%,迫使Fed大幅升息,經濟陷入衰退,到了1976年通膨回降到5%。
展望未來,供給面的干擾可能緩解。由於原油價格已回穩,因此汽油價格上漲有限。停泊在加州各大港口外海的待卸貨船隻數量已減少逾半,貨運費率也大幅下降。中國大陸經濟產值前百大城市中,約有四分之三已大致或全面解封。
葉偉平指出,今年底以前通膨率降至4%的可能性很高,但要進一步回落到2%~3%之間,難度也很高,主因之一是新冠疫情已使數百萬美國勞工退出職場,導致工資上升。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