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抵換搶手 價格飆漲

企業界與投資者為了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izing)目標,正爭相搶購「碳抵換」(carbon offset,或稱「碳補償」),需求激增帶動「碳抵換」價格大幅上漲,並造成供給吃緊。
標普全球普氏機構的數據顯示,從2021年6月到2022年元月期間,由種樹等方式產生的「自然基礎(nature based)」碳抵換價格,已經上漲逾二倍,從每公噸碳排放量4.65美元,上漲到14.40美元。
從去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以來,由於各國減碳壓力加重,各界預測今年這塊自願性的碳市場規模,將擴張到數十億美元,使碳抵換的買氣激增。
倫敦自然資本合夥公司執行長林賽指出,過去18個月以來,碳抵換需求已經「衝破屋頂」,供給卻備受「壓縮」。高汙染企業之前是在「現貨」市場購買碳抵換,現在則尋求長期合約,同時投資機構也聚焦於此一有利可圖的市場。
亞洲Tribeca投資合夥人公司執行長克里瑞指出,碳抵換市場已成為企業投資組合中的重要成分,因為投資人愈來愈重視企業碳排量;由於需求持續增加,買家愈來愈難買到足夠碳補償數量。
研究機構指出,全球大約還有5.4億公噸已經產生的碳抵換,尚未使用,但其中包括可以購買的碳信用(carbon credits),以及已經被買下、和經紀商與用戶持有的數量。
出售碳抵換的非營利組織MyClimate表示,最近新產生的碳信用都已經「出售一空」。碳信用開發者已經不再是「價格接受者」,而成為「價格制定者」。
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表示,碳市場的投資買氣居高不下,也使全球標準得以增強。祕書長莫隆尼表示,由於複雜的市場及其他投資結構相繼出現,投資機構更需要有全球一致的標準來增強投資信心。他說,IOSCO未來的角色,繫於次級市場的交易集中在何處、以及COP26會議對市場的影響而定。
此外,南韓財政部6日表示,已選定12個領域的235種技術,包括下一代汽車與生技醫療技術,將提供研發的稅務優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