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氣候變遷 重擊原物料市場

決策者和投資人就財政與貨幣政策對今年通膨的影響爭論不休,但他們可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因素:天氣。世界各地的惡劣天氣對原物料市場造成嚴重破壞,推升了各種商品價格上漲,從電力和房屋供暖到早餐麥片等,無所不漲。
華爾街日報在深度報導中說,受火災、冰凍、洪水、乾旱、颶風和一些地區出現有史以來最炎熱天氣的影響,天然氣、木材、玉米、黃豆、小麥和其它現代商業必需品的價格飆至多年來最高,有些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天氣一直是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的重要因素。佛羅里達州的寒流推升柳橙汁期貨價格,芝加哥暴風雪助漲天然氣價格。今年陸續出現的極端天氣推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
持續一年的能源價格下跌導致燃料和穀物產量下降,加上美中貿易戰的影響,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奠定基礎,而新冠疫情又進一步干擾產出。此後還受到天氣影響。StoneX金融公司資深大宗商品經紀人特納說:「天氣可能是帶動物價上漲的最大因素。」
這一切都是從今年2月開始,當時德州遭冰封,冬季風暴烏里(Uri)推升了對供暖天然氣的需求,全美天然氣現貨價格飆升,天然氣價格創下每百萬英制熱量單位(BTU)23.68美元的紀錄。寒冷天氣還影響了墨西哥灣的化工廠,為PVC管和油漆樹脂等基本材料短缺及價格的上漲埋下因子。
在南美,數十年僅見的乾旱重創農作物,巴西出口大宗玉米枯萎一片,到5月中旬,玉米和大豆期貨價格已漲到數年來最高。乾旱也襲擊了北美,導致西部地區的水電枯竭,引發天然氣與煤炭價格上漲。今年6月北美氣溫創史上同期最高,民眾狂開空調避暑,也促使燃料價格攀升。
在美國北達科他州,乾旱導致蚱蜢大量繁殖,作物遭到啃食,超過120萬英畝的春麥被摧毀,致使美國今年小麥產量下降44%。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