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高檔且美國施壓 油國組織為何不增產

路透報導,美國要求油國聯盟(OPEC+,包括油國組織和俄羅斯等盟友)增加石油產量以抑制油價,但這些國家即使想增產也有心無力,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和環保問題造成產油國生產方面的投資銳減,以致產油國沒有多少備用產能,在油國組織較窮的成員國尤其如此。
諮詢公司Energy Aspects在一分報告中寫道:「最近的資料證實了我們長久以來的預期,就是愈來愈多產油國正在耗盡備用產能。」備用產能是指產油國在國際市場面臨天災、衝突等供給短缺情況時可派上用場的額外產能。
油國聯盟在去年需求萎縮時限制供應,現在正逐步取消。根據油國聯盟解除產量限制的時間表,到12月1日,油國聯盟將正式實施日產量減少380萬桶。但是由於油國聯盟一些成員國無法增加足夠產量,實際減產幅度仍然較大。
國際能源總署說,油國聯盟10月日產量缺口達73萬桶,其中,安哥拉和尼日占了近九成。Energy Aspects預計油國聯盟產量缺口「將隨著配額不斷增加而逐步擴大」。
雖然原油價格上漲可能有助於推高供應量,但高盛表示,石油生產投資因為環境、社會和治理問題及關於全球暖化的擔憂而受阻,銀行對石油專案貸款收取的利息高於環保專案。
高盛表示:「過去7年石油生產商的資本耗損讓投資人蒙受損失,現在因為環境、社會和治理分配效率不彰,讓投資人損失更大。」
油國聯盟一直抗拒原油消費大國加快增產的要求,堅持按計畫從8月以來每月的日產量逐步增加40萬桶,擔心加速增產會導致2022年供應過剩。
然而,油國聯盟甚至可能達不到自訂目標。根據國際能源總署數據,9月和10月油國聯盟日產量都比計畫少了70萬桶,使市場供應緊俏和高油價持續更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高盛指出:「釋出儲油只會為結構性短缺提供短期解決方案,並會給我們2022年的價格預測帶來明顯的上行風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