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晶片採購就像買彩票 平均交付時間拉長到22周

集微網消息,據華爾街日報10月29日報道,全球晶片短缺已持續近一年,目前許多客戶正面臨著交貨時間的進一步延長和銷量流失的問題。
全球半導體短缺情況正在惡化。隨著等待時間延長、買家囤積産品,這一情況在明年之前不太可能結束。需求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溫和下來,供應路線堵塞,不可預測的生産停滯打擊了已經滿負荷運轉的工廠。
普遍的困惑在製造商和買家身上同時存在。據電子元件分銷商Princeps Electronics Ltd.的運營總監Ian Walker說,一些買家正在嘗試下交付日期爲2024年的訂單。
價值4640億美元的半導體行業現在已經跟不上速度了,這導致了全面的收入損失。晶片短缺的影響從最初的汽車製造商和家用電器製造商蔓延到其他産品,包括醫療設備和煙塵處理裝置。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研究,由於晶片短缺,今年智能手機行業的年增長率只有6%,僅為年初預測的一半。
晶片製造商表示,供應短缺導致他們銷售額下降。「相信我,如果不是被供應鏈上的其他因素限制的話,我們可以運輸更多産品」,英特爾CEO Pat Gelsinger在上周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說。他還表示晶片短缺將持續到2023年。
晶片交付的等待時間持續攀升,已經高於9-12周的合理閾值。根據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數據,2021年夏天,晶片的交付時間已延長到了平均19周,到10月已延長到22周。最稀缺的部門等待時間更長:電源管理組件的等待時間爲25周,汽車業需要的微控制器則需要38周。
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最近將對美國GDP的預測從7%降至6.3%,因爲晶片短缺限制了消費品供應。
今年的供應會有反彈依賴於已經滿負荷的生産線不會再遭遇更多挫折的樂觀假設。基本構造塊材料(如基板)供應不足,惡劣的天氣和火災擾亂了晶圓生産,製造的最後階段受疫情爆發影響,以及隨後專注於産品包裝的馬來西亞工廠關閉。全球航運限制加劇了中斷和延遲。據埃森哲和全球半導體聯盟的一份報告,在晶片組裝過程中,有些零件在成爲成品前需要跨越25000英里。一位行業專家說,採購晶片已經像買彩票一樣,由此導致的過度訂購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緊張。
囤貨也可能導致一種需求膨脹的感覺,分析人士警告稱,這已經引發了對全行業供應增加可能導致晶片過剩的擔憂。主要晶片製造商台積電、三星、英特爾也宣布將在生産方面加大投資,但這些設施耗資數十億美元,要花費數年才能運營。
汽車業作爲在早期就遭晶片短期重創的行業,呼籲增加供應的聲音最爲響亮。台積電已經將今年的汽車晶片製造提升了60%,但由於工廠持續關閉、預估損失增加,汽車廠仍在掙扎求生。
即使是被認爲有完善供應鏈的公司,如蘋果、特斯拉也注意到,關鍵零部件的缺乏拖累了生産,這使得它們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遭遇挑戰,並成爲一個拖累收入增長的因素。其他行業也開始警告投資者晶片供應短缺帶來的長期影響。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