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若留不住梁孟松 恐斷送陸晶片業仰賴台灣人才之路

金融時報以「董事會宮廷劇動搖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為題,談中芯共同執行長梁孟松揚言走人,可能讓中國仰賴台灣人才建構其高科技未來的策略落空。
前台積電大將梁孟松的辭職信日前在中國社群媒體流傳,但他也可能接受慰留--中芯12月31日晚間公布的最新董事和高層主管名單,梁孟松仍列名共同CEO。據傳高層還在談,主要是資源分配和中芯未來發展焦點。
此事凸顯出,中國實現半導體製造自給自足的策略,如何高度倚重從台灣挖角過來的工程師和高層主管。自張汝京2000年帶領百餘人團隊創辦中芯以來,台灣人才一直是中國半導體業的命脈。
投資銀行伯恩斯坦(Bernstein)駐香港分析師Mark Li估計,如今效力中國晶片業的台灣人少說有數百,如果把半導體設計也算進去的話,可能成千上萬。
現年68歲、被外界視為「技術狂人」的梁孟松是最資深也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成功帶領中芯在先進製程上取得大躍進。
梁孟松友人、力旺電子董事長徐清祥說:「他對技術非常嚴格,要求很高。他會說,『這是要求。你必須達標。沒得談。』這種個性在待人處事上很辛苦。」
但時值美國想阻擋中國研發先進製程,高階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重要。追蹤兩岸半導體業的西方專家指出,「中國對台灣半導體主管和工程師的需求只增不減。他們會更積極挖角」。
由於美國制裁,中芯無法取得重要設備和材料,難以推進比10奈米更先進的工藝,因而改變經營策略,聚焦擴大成熟製程的產能;但這勢必重新分配資源,影響梁孟松達成近年來努力的目標--在技術上縮短與競爭對手的差距--並侵蝕其地位。
把替中國晶片業效力的台灣人描述為「傭兵」的一位前台積電主管說,像梁孟松這樣的高階主管肩負力爭影響力和資源的責任,因為他們還帶去許多資淺的台灣經理人和工程師:「這種情況下,他必須去爭--不只是為他自己,也為了他的人。」
認識梁孟松的人士說,他把中芯職務視為領導技術大躍進的機會,一個過去在台積電失去的機會。也曾任職台積電的消息來源表示:「如果梁孟松真的走人,他曾熱切致力的使命等於也已失敗。」
這可能代表中國靠台灣半導體人才建立晶片製造業的努力也會失靈,因為「許多台灣公司,最主要是台積電,已增加法律和財務障礙,阻止人員投靠中國對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