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發抗毒血清 他自願讓毒蛇狠咬200多次

弗里德已讓不同毒蛇狠咬200多次,成功研發出新血清。示意圖,非當事人。圖/ingimage
弗里德已讓不同毒蛇狠咬200多次,成功研發出新血清。示意圖,非當事人。圖/ingimage

美國威斯康辛州一名男子為了研發更高效的蛇毒解藥,不僅自願被毒蛇咬超過200次,還主動注射超過650劑蛇毒進入自己體內。如今他的「實驗血液」真的成為解毒血清的關鍵,未來可能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57歲的弗里德(Tim Friede)從2000年起就拿自己來做實驗。他讓眼鏡蛇、黑曼巴蛇等16種毒蛇咬自己,多年來還持續注射蛇毒,就是為了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弗里德說,每次注射傷口都會很痛,但他卻覺得非常值得,因為這樣的瘋狂舉動之下,帶來了科學界的重大突破。《細胞》(Cell)期刊一項研究指出,科學家從弗里德的血液中萃取出兩種抗體,再搭配消炎藥,成功讓實驗鼠對抗13種蛇毒免於死亡,對另外6種蛇毒也有部分保護作用。

全球每年有將近300萬人遭毒蛇咬傷,其中高達13萬人喪命,更有許多人因此終身殘疾。弗里德說,雖然他這輩子永遠不會見到那些被咬的傷者,但能夠為他們製作救命血清,依然讓他覺得十分驕傲。

弗里德第一次被「專業咬傷」是在2001年9月。當時他被一隻埃及眼鏡蛇咬了手指,幸好在那之前他已注射蛇毒數月,所以成功倖存。該次的經歷讓他越來越大膽,甚至還讓孟加拉眼鏡蛇直接咬手臂,不過這次就讓他差點沒命,不只昏迷四天,還注射6瓶血清才撿回一命。

現在弗里德和免疫學家格蘭維爾(Jacob Glanville)合作,希望未來量產血清,幫助更多被咬的傷者。

延伸閱讀

病態迷戀消防員!英男兩度縱火燒自家只為一睹「救火英姿」

土耳其警銷毀沒收大麻「市中心直接燒」 居民被迫「一起嗨」暴怒

離奇意外!只是喝了餐廳氣泡水 西班牙男食道胃部都遭灼傷

防疫為名囚3子3年!夫婦逼孩「隔離」穿尿布 幸被機警鄰居救出

相關新聞

影/鴿子飛進機艙「搭便機」?達美航班因兩隻鴿子兩度返航

美國達美航空一架空中巴士A220班機24日因機上出現2隻鴿子造成混亂,導致兩度延誤。根據ABC新聞轉述,第一隻鴿子在乘客...

睡醒驚見135公尺貨船「擱淺」自家花園 挪威男直呼:太不真實

挪威22日發生一起罕見的航運事故,一艘貨櫃船在駛入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前往西部城鎮奧坎厄爾(...

黃色臉孔錯了嗎?被馴化的美國華人歷史

《黃色臉孔》所涉及的所有爭論,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議題:「在美國社群中,『誰』有資格代表『華人(黃色臉孔)』社群?」,以及其衍生的子議題:在爭奪「黃色臉孔」話語權的過程中,關於這個群體的敘事如何被馴化成白人可以接受的樣貌。

「人與人的無限連結」 草間彌生病中開出的美學之花

生於1929年,少女時期走過二戰,並且成為戰後日本前衛藝術家代表之一的草間彌生,對於當下的台灣人而言,最熟悉的作品,莫過於瀨戶內海直島上,充滿圓點的南瓜雕塑。對於這樣的圖樣與造型,草間常說,源於自幼受到的精神疾病之苦,但她反而希望將這樣的身心狀態用創作表現出來,該理念也體現在她的詩作當中。強烈的情緒與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理念,相信也是全球藝術愛好者對草間美學深深著迷的原因,而在她慢慢步向百歲人生之際,本文也透過近期剛結束的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覽,說明其創作美學的核心概念。

千奇百怪!紐約出診獸醫到府服務的人生百態

身為紐約市首屈一指的「上門看診獸醫」超過三十年,獲得客戶的高度信任和廣泛讚譽,曾照顧七千多個家庭約一萬四千隻寵物。進入到人們的私密空間,她有機會貼近看見各式各樣的主人和各式各樣的寵物,看見寵物和主人真實的互動

沒有自由就沒有BL:禁令對女性情欲的箝制與恐同歧視

BL這個「類型」之所以成為學術研究的對象,就在於其特徵。當我們說到BL類型或文化,並非僅指稱BL作品,還含括了喜歡BL作品的閱聽人們(喜歡BL作品的女性一般稱作「腐女」)、粉絲社群與活動等粉絲文化、對攻.受配對(CP)的妄想等的BL式凝視,以及此類型至今50年的歷史、在外國的接受度等等,BL相關的所有現象都可成為研究對象。BL研究的特徵,正在於其不僅只於研究BL作品,更關注這個「類型」整體,將BL本身視作一個研究領域。這正是它與其他領域相較起來更為獨特的地方。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