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得不償失?大陸暫不會侵台原因曝光 專家:動武恐釀災難性後果

中東緊張情勢有望降溫 台指期夜盤反轉上漲逾百點

日男為騙6億保險金殺人!向受害人注射96%酒精致亡 過程極荒謬

日男為騙6億保險金殺人,向受害人注射96%酒精致亡。 示意圖/ingimage
日男為騙6億保險金殺人,向受害人注射96%酒精致亡。 示意圖/ingimage

為得到保險金而殺人的個案並不罕見,但日本有男性竟為了騙取保險金,不惜殺死一名男大學生當自己的替身,再企圖以利用自己弟弟的身分得到財產。據悉被告名下的保險金金額有逾6億日圓(約新台幣1.4億元),而他在犯案前亦曾500多次在網上搜索與殺人有關的關鍵字詞。

日媒廣島新聞TSS報導指,廣島市西區的33歲被告南波大祐人,因犯謀殺罪和詐欺罪被起訴。他涉嫌2021年11月於一家愛情酒店裏強迫當時21歲的男大學生安藤魁人大量飲酒並服用安眠藥,用注射器將酒精注射到他的體內,導致他失去知覺並因嘔吐而窒息死亡。

審判在案發兩年多後才進行,但因被告一直保持緘默,至今仍不清楚他的犯案動機,亦不清楚兩人之間是否存在某種矛盾。而檢方在開庭陳述中就主張這是一宗「替身保險金殺人事件」。被告南波為自己投保,將弟弟立為受益人,然後把受害者作為自己的替身殺害,企圖在「死後」冒充自己弟弟,收取投在自己身上的保險金。

據悉被告南波與受害安藤於案發前9個月,因受害者在名古屋街頭邀請南波加入信奉的宗教團體而認識。之後兩人在LINE上保持聯絡,並相約在名古屋再會,這亦成為了南波首次試圖殺人。他將在廣島得到的蜂巢搬到名古屋一家酒店,並設置在房間內,打算令受害者安藤被黃蜂襲擊死亡。但帶著安藤回到酒店時,因酒店職員已經處理了蜂巢而計劃失敗。

不過南波並沒有就此放棄,與安藤在廣島見面時再次進行殺人計劃。先讓安藤飲用加了安眠藥的飲料,將意識朦朧的他背回飯店,再將酒精注入安藤的直腸。安藤因嘔吐物而窒息後,南波打電話給消防部門,假裝是自己弟弟,指哥哥被「蜈蚣咬傷」。又謊稱昏迷不醒的安藤身份是他自己「南波大祐」。而安藤被送往醫院後大約四個小時離世。

南波事前準備好注射器、導管及酒精含量96%的「SPIRYTUS」酒等,又偷用弟弟的保險卡騙取安眠藥,在犯案中使用。檢方指出南波為了獲取特殊災害保險還特意準備蜈蚣和蜂巢,明顯沈迷金錢,「抱有惡意動機、殺人經過精心策劃」。

在審判最後被告人表示「真誠地向死者家屬表示歉意。我願意真誠地面對我所犯下的罪行的嚴重性,過每天反思的生活」,首次道歉。而今日(7月2日)廣島地方法院宣佈判處南波30年有期徒刑,是有期徒刑中最重的刑期。

延伸閱讀:

日本25歲女做「爸爸活」一腳踏30船 年賺6000萬 公開呃男人攻略

24歲「偽娘」騙3少年上鉤 持刀性侵拍片重囚7年 真面目嚇呆網民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相關新聞

影/鴿子飛進機艙「搭便機」?達美航班因兩隻鴿子兩度返航

美國達美航空一架空中巴士A220班機24日因機上出現2隻鴿子造成混亂,導致兩度延誤。根據ABC新聞轉述,第一隻鴿子在乘客...

睡醒驚見135公尺貨船「擱淺」自家花園 挪威男直呼:太不真實

挪威22日發生一起罕見的航運事故,一艘貨櫃船在駛入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前往西部城鎮奧坎厄爾(...

金三角毒品轉運站!馬來西亞破獲芬太尼工廠、電子煙毒犯濫

今年3月26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警方靠「工廠廢水監測」鎖定一處芬太尼煉毒工廠,當場逮捕9名中國籍化學背景嫌犯,證實馬國已淪陷。早在2023年12月,警方就在吉隆坡國際機場攔下一批偽裝成「香水」的芬太尼——重達807公斤、總市值約新台幣3.1億元,足以讓400萬人吸食。儘管當月官方聲稱國內暫未出現芬太尼吸毒案例,但馬來西亞早已成為金三角集團運毒的必經之地,走私橫跨亞洲、大洋洲甚至歐洲。我們都知道金三角(泰北、寮國、緬東)是世界鴉片與合成毒品重鎮,卻常忽略這些毒品如何透過第三國偷渡到遙遠市場。為什麼毒販選中馬來西亞當作重要樞紐?本文剖析馬國究竟如何淪為「毒品轉運國」,連帶一探近年崛起的「電子煙型毒品」及各種走私路徑。

東德小人物生活!罕見紀錄片呈現的「被遺忘之地」

DEFA時期的克普主要聚焦於紀錄東德人物工作與生活的日常,東德解體後,克普則轉向更遠的東邊,去紀錄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等境內小地方的人物生命記憶——那些曾經多元族群共存、語言與身份認同複雜、同時又曾飽受戰亂衝突與種族清洗的、經常被世人被遺忘的東歐之地。而貫串這些作品的線索,正是克普的自我認同:一位從東歐離散而來的、在東德成長之人。

黃色臉孔錯了嗎?被馴化的美國華人歷史

《黃色臉孔》所涉及的所有爭論,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議題:「在美國社群中,『誰』有資格代表『華人(黃色臉孔)』社群?」,以及其衍生的子議題:在爭奪「黃色臉孔」話語權的過程中,關於這個群體的敘事如何被馴化成白人可以接受的樣貌。

「人與人的無限連結」 草間彌生病中開出的美學之花

生於1929年,少女時期走過二戰,並且成為戰後日本前衛藝術家代表之一的草間彌生,對於當下的台灣人而言,最熟悉的作品,莫過於瀨戶內海直島上,充滿圓點的南瓜雕塑。對於這樣的圖樣與造型,草間常說,源於自幼受到的精神疾病之苦,但她反而希望將這樣的身心狀態用創作表現出來,該理念也體現在她的詩作當中。強烈的情緒與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理念,相信也是全球藝術愛好者對草間美學深深著迷的原因,而在她慢慢步向百歲人生之際,本文也透過近期剛結束的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覽,說明其創作美學的核心概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