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毛小孩!野生魚類也會認人 研究發現靠這點辨別不同人類

德國一項動物行為研究發現,野生黑尾斑鯛和黑鯛可以透過不同衣著辨別不同人類。圖/截自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ur官網
德國一項動物行為研究發現,野生黑尾斑鯛和黑鯛可以透過不同衣著辨別不同人類。圖/截自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ur官網

衛報報導,親近的家庭寵物會認人不是新聞,倒是野生動物是否具備這項能力令人好奇。根據德國麥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ur)刊登在《生物學報》(Biology Letters)的研究發現,野生魚類可以根據人類的衣著分辨出兩個不同的人。

研究第一作者托馬薩克(Maëlan Tomasek)及其團隊在地中海開放水域針對黑尾斑鯛(saddled seabream)和黑鯛(black seabream)進行實驗。

在實驗的第一階段,一名訓練員在12天內反覆利用食物引導並獎勵那些跟隨她游泳的鯛魚。

接下來,另一名研究員加入實驗,兩人有時會穿著相同潛水裝備,有時則分別穿不同顏色補丁的裝備或蛙鞋。在這兩種情況下,兩人分別帶食物游向不同方向,只有跟隨訓練員的魚才能獲得獎勵。

研究發現,在30次穿戴不同裝備的測試中,兩種魚都更常跟隨能給予食物獎勵的訓練員,這表明魚類在學習應該跟隨的對象。

然而,當兩人都穿著相同裝備時,黑鯛則無法分辨兩人,黑尾斑鯛則只有在實驗中期才更多選擇訓練員。

托馬薩克說:「整體而言,當我們穿著相同裝備時,沒有證據顯示牠們可以分辨出我們兩人。」

研究團隊表示,由於這些魚類以前沒有與人類接觸過,這很可能說明牠們運用現有的能力,依靠視覺線索去區分不同的兩個人,「這顯示了非常簡單的機制,比如透過圖案或顏色辨別,這些可以被用來區分人類」。

訓練員和研究員利用不同顏色的潛水裝備,測試野生黑尾斑鯛和黑鯛是否可以區分不同人類。圖/截自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ur官網
訓練員和研究員利用不同顏色的潛水裝備,測試野生黑尾斑鯛和黑鯛是否可以區分不同人類。圖/截自Max Planck Institute of Animal Behaviour官網

動物 寵物 毛小孩 科學家 魚類

延伸閱讀

前OpenAI技術長成立AI新創公司 挖角前東家員工

基隆清淤挖到1根骨頭停工報案 檢警開挖驚見一具骸骨

哪種浪貓最適合帶回家養?收編攻略曝「這2款寶藏喵」讓你養到賺到

改善衰老時間和生活質量 專家揭4種科學支持方法有助健康長壽

相關新聞

羅馬隱藏新景點?「庇護廣場」禧年翻新計畫

在有著眾多美麗廣場的羅馬城內,庇護廣場從來就不是個特別值得一提的存在,尤其在不遠處,還有個世界知名的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亦譯聖伯多祿廣場),相比之下更是猶如雲泥之別。但不起眼的外觀,絲毫不減庇護廣場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庇護廣場西側直接連接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由此可達梵蒂岡聖彼得廣場與大教堂的正面入口處;往東通往連接聖天使橋與聖天使堡,其位處往來台伯河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聖天使堡也是個頗具知名度的歷史古蹟。

不要隨便親小孩!2歲寶寶被唇皰疹患者親吻 左眼破洞失明

許多父母討厭外人隨意碰觸小孩是有原因的!國外一名2歲男童疑似被親吻眼睛周遭,結果感染病毒失明,他的父母正想盡辦法幫他恢復視力。

澳洲爸海邊撿到「龍涎香」市價122萬!專家潑冷水:無法變現

澳洲一名父親在颶風侵襲後,意外發現了一塊可能價值非常高的罕見寶物,這項驚人發現引起廣泛討論,而專家也對此事提出了相關意見。

「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中學生論文競賽的時事分析

在台灣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新聞,又有許多傑出高中學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獲得極高榮譽。但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似乎鮮少有社會目光投向類似的競賽。其實,國際間也同樣有針對國高中生的人文社科類競賽,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即為其中之一。

蛇很吉祥!日本民俗信仰崇拜「人面蛇神」

window.location.href="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8588171";

影/拿死蟒蛇當跳繩!澳洲少年畫面瘋傳引爭議 恐挨罰26萬

澳洲昆士蘭一群小孩拿一條長約2.5公尺的死蟒蛇當跳繩開心玩耍,影片在社群媒體瘋傳引發爭議,當局決定對事件進行調查,最高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