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跌不停…這檔吞第8根跌停、逾1.4萬張排隊賣不掉 網驚:真的慘

消失的總編:陸配富察證實被「煽動國家」判刑3年

才3月底已熱昏頭…4縣市明高溫上看36度 台東注意焚風

只是穿內褲睡覺 女子竟感染變囊腫還多次住院

凱拉只是穿著平常的內褲睡覺,竟演變成感染住院多日。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凱拉只是穿著平常的內褲睡覺,竟演變成感染住院多日。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ingimage

美國德州一名26歲的女子,某天像平常一樣穿著內褲睡覺,沒想到隔天睡醒卻感覺內褲勒住的地方異常疼痛。一開始女子還沒有多想,認為只是單純摩擦破皮,沒想到後來竟演變成巴氏腺囊腫,甚至必須住院治療。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26歲的女子凱拉(Kaela)在2024年3月被感染。她在受訪時表示,自己穿著「已經穿過100次」的內褲睡覺,沒想到會演變成嚴重感染。她一開始以為是磨擦造成破皮疼痛,但後來幾天傷口甚至出現灼熱感和水泡,她還開始發燒。

凱拉說那時不管坐或站都很痛,在家自行吃藥兩天後,她決定還是到醫院檢查。由於傷口在陰部右側,她在去醫院的路上痛到必須側躺,避免壓到傷口。後來醫生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她的私密處有一個4.8公分大的巴氏腺囊腫,白血球指數也顯示她被感染了。

巴氏腺位於女性會陰兩側,主要功能為在性交過程產生分泌物,讓性交過程順利。巴氏腺如果被細菌感染,就會導致腺體阻塞,裡面的分泌物累積造成腫大,於是變成了囊腫。

本來醫生告訴凱拉,如果囊腫沒有破,就可能要進行手術處理,幸好她住院第三天時,囊腫就自行破裂,可是沒想到這卻不是故事的結局。凱拉出院三個月後,熟悉的感覺又來了,她到醫院檢查,果然發現囊腫又再次復發。

不過這一次比前一次還要嚴重,她到好幾家不同的婦產科看診,卻始終沒有完全好起來。她在另一家醫院住了5天,後來又輾轉換了幾家醫院。最後她在某家醫院使用抗真菌藥物,她才真的徹底恢復,完全擺脫囊腫和感染。

凱拉說,經過這次事件後,她都不敢穿內褲睡覺,選擇讓身體「呼吸」。她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經歷,希望提醒所有女性注意私密處清潔。

內褲

延伸閱讀

抽中免費郵輪之旅卻衰染流感 他出遊一趟反虧150萬元

不接受女兒離世!英國媽推腐爛女屍上街 鄰居嚇壞:狂做惡夢

影/為愛流浪巴基斯坦 美33歲女追19歲網戀男友反遭拋棄滯留

女子午休睡醒突然認不得丈夫小孩 奇怪經歷被拍成紀錄片

相關新聞

散步對到眼…退休師遭牛群撞飛、踩踏 直升機來不及搶救身亡

即使只是散步也要注意周遭安全!英國一名72歲退休化學教師日前與朋友散步時,被一群牛撞飛並遭到踩踏,最後被踢中頭部當場死亡。

兒童性虐「知情不報」也有罪!法國狼醫性侵300人震驚各界

為何30年來,勒史夸內的犯行從未被發現?事實上從他的犯案時序來看,周遭的人有很多次機會可以揭發他的犯行,並阻止傷害繼續發生。他的家人,尤其是妻子,其實早就知道他的癖好,親朋好友也多少感受到怪異之處而逐漸遠離他,然而整個家族沒有人認真追究。在2004年,他被查到在網路上購買未成年人性影像,留下了案底,然而醫療體系卻沒有更積極的作為,無視可能的風險讓他繼續執業、與病人接觸。

羅馬隱藏新景點?「庇護廣場」禧年翻新計畫

在有著眾多美麗廣場的羅馬城內,庇護廣場從來就不是個特別值得一提的存在,尤其在不遠處,還有個世界知名的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亦譯聖伯多祿廣場),相比之下更是猶如雲泥之別。但不起眼的外觀,絲毫不減庇護廣場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庇護廣場西側直接連接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由此可達梵蒂岡聖彼得廣場與大教堂的正面入口處;往東通往連接聖天使橋與聖天使堡,其位處往來台伯河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聖天使堡也是個頗具知名度的歷史古蹟。

不要隨便親小孩!2歲寶寶被唇皰疹患者親吻 左眼破洞失明

許多父母討厭外人隨意碰觸小孩是有原因的!國外一名2歲男童疑似被親吻眼睛周遭,結果感染病毒失明,他的父母正想盡辦法幫他恢復視力。

澳洲爸海邊撿到「龍涎香」市價122萬!專家潑冷水:無法變現

澳洲一名父親在颶風侵襲後,意外發現了一塊可能價值非常高的罕見寶物,這項驚人發現引起廣泛討論,而專家也對此事提出了相關意見。

「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中學生論文競賽的時事分析

在台灣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新聞,又有許多傑出高中學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獲得極高榮譽。但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似乎鮮少有社會目光投向類似的競賽。其實,國際間也同樣有針對國高中生的人文社科類競賽,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即為其中之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