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英前首席捕鼠大臣派駐百慕達 首位「貓外交官」大有來頭

帕默斯頓受到完美的外交職位吸引,決定「重出江湖」,以半退休身份出任百慕達新總督的貓外交顧問,正忙於會見熱情的當地居民。
帕默斯頓受到完美的外交職位吸引,決定「重出江湖」,以半退休身份出任百慕達新總督的貓外交顧問,正忙於會見熱情的當地居民。

在2020年宣布退休的英國外交部前首席捕鼠大臣帕默斯頓(Palmerston)有新任務,牠於2月4日在社交平台「發聲」,透露自己將作為外交顧問隨同英國海外領地百慕達(Bermuda)的新任總督前往當地擔任外交顧問,同時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貓外交官」。

貼文中稱帕默斯頓受到這個完美的外交職位吸引,決定「重出江湖」,以半退休身份出任百慕達新總督的貓外交顧問,正忙於會見熱情的當地居民。牠之後又「發文」,指前往百慕達旅途遙遠,感謝隨行人員照顧。

英國外交部表示,帕默斯頓只會出席牠覺得重要的活動,有需要時提供建議,當然不少得會小睡一會。

帕默斯頓早在2016年加入英國外交部,擔任捕鼠官一職。單計牠上任的頭兩年,帕默斯頓就已抓到了27隻老鼠,戰功彪炳。 美聯社
帕默斯頓早在2016年加入英國外交部,擔任捕鼠官一職。單計牠上任的頭兩年,帕默斯頓就已抓到了27隻老鼠,戰功彪炳。 美聯社

帕默斯頓早在2016年加入英國外交部,牠當時2歲大的原是待在「巴特西貓狗之家」(Battersea Dogs and Cats Home),在英國外交部的挑選之下入行,擔任捕鼠官一職。並以英國任職時間最長的外交大臣帕默斯頓子爵(Lord Palmerston)的名字命名。但牠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遷出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辦公大樓。

在牠4年的任職期間,帕默斯頓幫助了英國外交部打擊了鼠患,為外交部員工創造了舒服的工作環境。單計牠上任的頭兩年,帕默斯頓就已抓到了27隻老鼠,戰功彪炳。

在2020年宣布退休的英國外交部前首席捕鼠大臣帕默斯頓(前),隨同英國海外領地百慕達的新任總督(後)前往當地擔任外交顧問。 美聯社/英國外交部提供
在2020年宣布退休的英國外交部前首席捕鼠大臣帕默斯頓(前),隨同英國海外領地百慕達的新任總督(後)前往當地擔任外交顧問。 美聯社/英國外交部提供

延伸閱讀:

英國首席捕鼠大臣Larry步入晚年 英媒:首相府籌備公布死訊工作

英國第一貓Larry鎮守首相府14年 陪過5位首相 未來或地位不保?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外交部 寵物 捕鼠 毛小孩 英國

延伸閱讀

緬甸詐騙營春晚影片瘋傳 性感女跳辣舞表演「APT」全場high爆

和大S同症狀…女子赴日染流感肺炎 嫌醫療費貴「瞞發燒離境」後果曝

全球首例「陰莖食物中毒」!夫妻激戰出事 醫生揭因吃了1種食物

相關新聞

影╱圖片慎入!澳男在自家後院發現102條毒蛇 多到連捕蛇專家都吃驚

澳洲雪梨西部郊區霍斯利公園(Horsley Park)一名居民,日前在自家後院捕獲多達102條劇毒的紅腹黑蛇,數量之多,...

羅馬隱藏新景點?「庇護廣場」禧年翻新計畫

在有著眾多美麗廣場的羅馬城內,庇護廣場從來就不是個特別值得一提的存在,尤其在不遠處,還有個世界知名的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亦譯聖伯多祿廣場),相比之下更是猶如雲泥之別。但不起眼的外觀,絲毫不減庇護廣場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庇護廣場西側直接連接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由此可達梵蒂岡聖彼得廣場與大教堂的正面入口處;往東通往連接聖天使橋與聖天使堡,其位處往來台伯河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聖天使堡也是個頗具知名度的歷史古蹟。

不要隨便親小孩!2歲寶寶被唇皰疹患者親吻 左眼破洞失明

許多父母討厭外人隨意碰觸小孩是有原因的!國外一名2歲男童疑似被親吻眼睛周遭,結果感染病毒失明,他的父母正想盡辦法幫他恢復視力。

澳洲爸海邊撿到「龍涎香」市價122萬!專家潑冷水:無法變現

澳洲一名父親在颶風侵襲後,意外發現了一塊可能價值非常高的罕見寶物,這項驚人發現引起廣泛討論,而專家也對此事提出了相關意見。

「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中學生論文競賽的時事分析

在台灣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新聞,又有許多傑出高中學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獲得極高榮譽。但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似乎鮮少有社會目光投向類似的競賽。其實,國際間也同樣有針對國高中生的人文社科類競賽,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即為其中之一。

蛇很吉祥!日本民俗信仰崇拜「人面蛇神」

window.location.href="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858817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