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核二廠廠長曾文煌收賄百萬涉貪 裁定羈押禁見

川普政治報復「玩真的」! 同黨參議員坦承:我們都很害怕

氣勢不如上回…藍營支持者相約北檢外 大唱軍歌「夜襲」撐場面

全球首例「陰莖食物中毒」!夫妻激戰出事 醫生揭因吃了1種食物

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患者會在進食有問題食物後數小時內出現嘔吐等症狀;這類中毒一般與米製品及其他澱粉質食物有關。示意圖/ingimage
食物安全中心指出,患者會在進食有問題食物後數小時內出現嘔吐等症狀;這類中毒一般與米製品及其他澱粉質食物有關。示意圖/ingimage

陰莖都會食物中毒?要黎巴嫩1名38歲男子與妻子性交後,陰莖紅腫結痂持續近1星期,痛苦難當下到泌尿科求診,竟發現陰莖感染了「仙人掌桿菌(學名: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成為全球首宗「陰莖食物中毒」病例。醫生推測,男子可能進食1種食物後與妻子發生「激烈性行為」,導致陰莖感染細菌。

陰莖「食物中毒」成全球首例

綜合外媒報導,黎巴嫩1名38歲男子因陰莖出現紅腫、結痂等症狀,並持續近1星期,遂向黎巴嫩貝魯特美國大學醫學中心泌尿科求診。

醫生檢查發現,男子陰莖感染了「仙人掌桿菌」。「仙人掌桿菌」通常存在於室溫下放置過久的大米中,通常會在進食30分鐘內引起惡心和胃部不適等症狀,意味是「陰莖食物中毒」。

疑吃米飯後激烈性行為導致

醫生問診得知,男子在病發前1天與家人晚餐,吃了米飯等,之後與妻子進行「激烈性行為」,隨即嘔吐及腹瀉,陰莖可能接觸到嘔吐物或糞便,導致感染「仙人掌桿菌」,而激烈的性行為使血管發生變化,增加細菌侵入皮膚風險。據報細菌侵入了男子的腹股溝。

治療期間不能自慰和發生性行為

不過醫生強調,在皮膚中發現「仙人掌桿菌」並不尋常,「更不用說在生殖器中發現了」。男子接受抗生素治療、適當清洗傷口,且在傷口癒合前避免自慰和發生性行為,1個月後不再出現灼傷不適感覺,順利康復。

男子病例已在《醫學與外科年鑑》發表,醫學界形容是有文獻記錄以來首例「陰莖食物中毒」個案。

多種食材含「仙人掌桿菌」

根據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蠟樣芽孢桿菌」是1種可產生孢子的細菌,最佳生長溫度約為攝氏30至37度,在攝氏4度以下便會停止生長。「蠟樣芽孢桿菌」普遍存在於環境和多種食材中,例如蔬果和香草等,但含量一般極低,不至於造成食物中毒。

但中心指出,「蠟樣芽孢桿菌」非常耐熱,能抵受攝氏126度長達90分鐘,一旦在食物中產生,即使把食物徹底翻熱,也不能將之消除,而由這種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患者會在進食有問題食物後數小時內出現嘔吐等症狀;這類中毒一般與米製品及其他澱粉質食物有關。

中心又說,「蠟樣芽孢桿菌」導致的另1類中毒屬於「致腹瀉型」,其症狀是伴隨腹痛的水狀腹瀉,主因患者吃了含大量「蠟樣芽孢桿菌」細胞或孢子的食物而令腸毒素在小腸中產生;這類中毒一般與肉類、奶類、蔬菜和魚類等多種食物有關。

延伸閱讀:

20歲女常這樣喝熱水…半年後驚揭患胃癌 醫生警告這樣喝水會出事

這種湯不要亂喝!女常喝1款湯腦出血亡 醫生警告多重風險:恐致癌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陰莖 食物中毒

相關新聞

影╱圖片慎入!澳男在自家後院發現102條毒蛇 多到連捕蛇專家都吃驚

澳洲雪梨西部郊區霍斯利公園(Horsley Park)一名居民,日前在自家後院捕獲多達102條劇毒的紅腹黑蛇,數量之多,...

中國人瘋論文?搶破頭參加英國約翰洛克論文競賽

中國的這股「約翰洛克熱」大概始於2022年。由於2021年的最佳論文獎由中國學生掄元,這個成果在中國的社群媒體,特別是小紅書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中國家長都將這項競賽當成人文社科類的「牛津劍橋入學模擬考」。同時,能夠獲邀參加頒獎典禮的中國學生和家長,通常都呈現出以下幾個有趣的特質。

獸醫護理師上班偷打「寵物止痛藥」1年5次!手術時睡倒在狗狗身上

英國一名獸醫護理師利用職務之便,1年內在不同診所偷取並使用藥品高達5次,即使被抓後表示悔意卻屢屢再犯,英國皇家獸醫學院紀律委員會決定將她除名。

性侵1周大女兒致死!生父無悔意稱「故意」 威脅沒被關就殺妻

喪盡天良!南非一名人父對自己剛出生1周的女兒施暴並性侵,女嬰最終死亡。男子毫無悔意,表明自己就是故意的,並說若他沒有被關,將殺害妻子。

獨居悲歌!粉刷外牆驚見室內「白骨躺床」 鄰居早懷疑他出事

新加坡一棟建築近日進行翻新工程,一名油漆工人在粉刷10樓外牆時,聞到一股異味,另一名工人則透過窗戶看到臥室床上有一具「白骨」,附近還有一套衣物,當場嚇壞趕緊通報。

海邊拾獲萬年化石?愛犬散步叼回「神秘黑骨」網瞎猜翼龍腳趾

一名男子在荷蘭的海灘上發現一個黑色神祕物體,和他手掌幾乎一樣大、外型彎曲,男子覺得看起來像牙齒,發文詢問後得到驚人的回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