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拆聖誕禮物媽媽不在 她暴哭上網公審老公引兩派論戰

英國一名人妻抱怨孩子拆聖誕禮物時自己不在場,不僅和老公大吵一架,甚至PO文公審枕邊人。示意圖/ingimage
英國一名人妻抱怨孩子拆聖誕禮物時自己不在場,不僅和老公大吵一架,甚至PO文公審枕邊人。示意圖/ingimage

聖誕節當天早晨,孩子們通常都會到聖誕樹下,拆前一晚「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英國一名媽媽本來打算跟孩子們一起拆禮物,沒想到當天卻睡過頭,她氣得上網PO文公審老公。女子抱怨老公沒叫她起床,但有網友認為成年人起床本來就是自己的事,引發正反雙方網友論戰。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這名女網友在知名論壇Reddit發文表示,聖誕節當天早上她8:30醒來,聽見自己5歲和7歲的孩子已經睡醒,正在奔跑嬉鬧。女子原本以為自己可以跟孩子分享拆禮物的歡樂時光,但走到客廳,卻發現孩子早就拆完禮物在玩了。女子瞬間崩潰痛哭,把怒火發洩在老公身上。

女子文中寫道,自己因健康問題,早上都是老公顧孩子,但她沒想到這樣的重要時刻,先生竟然沒叫醒她。她質問先生為什麼沒叫醒她跟孩子一起拆禮物,老公則說:「我從來沒那麼早叫妳過。」

雖然先生後來道歉,也趕快跟女子分享當下拍攝的影片,但女子仍無法釋懷。她在文中抱怨,自己花了很多時間為孩子選禮物,還開車跑來跑去買禮物、花心思包裝,卻被老公「剝奪了欣賞孩子興奮表情的快樂」。

這則貼文在網路上引發熱議,有部分網友支持她,認為這麼重要的時刻,老公應該等妻子醒來再讓孩子拆禮物;不過有些人則批評女子反應過度,如果這麼在意應該提前跟先生溝通,或自己設鬧鐘。

有網友說自己都是全家在場一起拆禮物,因為聖誕節是全家團圓的時刻。另一名網友則批評女子,都身為成年人了,如果這件事情對她很重要,不該指望別人叫自己起床。也有網友替先生緩頰,認為他是體貼讓女子多睡一點,要女網友對先生寬容一點。

聖誕老人 聖誕節 禮物

延伸閱讀

假期放鬆更有「性致」 調查發現四成英國人聖誕聚餐曾「偷偷來」

想省錢過聖誕 英國媽異想天開「蹭飯」害全家食物中毒

女子在餐廳廁所待幾小時 警破門發現她產嬰想沖進馬桶失敗

面對死亡想說什麼? 醫護人員發現臨終者最常說這些話

相關新聞

影/鴿子飛進機艙「搭便機」?達美航班因兩隻鴿子兩度返航

美國達美航空一架空中巴士A220班機24日因機上出現2隻鴿子造成混亂,導致兩度延誤。根據ABC新聞轉述,第一隻鴿子在乘客...

睡醒驚見135公尺貨船「擱淺」自家花園 挪威男直呼:太不真實

挪威22日發生一起罕見的航運事故,一艘貨櫃船在駛入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前往西部城鎮奧坎厄爾(...

影╱圖片慎入!澳男在自家後院發現102條毒蛇 多到連捕蛇專家都吃驚

澳洲雪梨西部郊區霍斯利公園(Horsley Park)一名居民,日前在自家後院捕獲多達102條劇毒的紅腹黑蛇,數量之多,...

金三角毒品轉運站!馬來西亞破獲芬太尼工廠、電子煙毒犯濫

今年3月26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警方靠「工廠廢水監測」鎖定一處芬太尼煉毒工廠,當場逮捕9名中國籍化學背景嫌犯,證實馬國已淪陷。早在2023年12月,警方就在吉隆坡國際機場攔下一批偽裝成「香水」的芬太尼——重達807公斤、總市值約新台幣3.1億元,足以讓400萬人吸食。儘管當月官方聲稱國內暫未出現芬太尼吸毒案例,但馬來西亞早已成為金三角集團運毒的必經之地,走私橫跨亞洲、大洋洲甚至歐洲。我們都知道金三角(泰北、寮國、緬東)是世界鴉片與合成毒品重鎮,卻常忽略這些毒品如何透過第三國偷渡到遙遠市場。為什麼毒販選中馬來西亞當作重要樞紐?本文剖析馬國究竟如何淪為「毒品轉運國」,連帶一探近年崛起的「電子煙型毒品」及各種走私路徑。

東德小人物生活!罕見紀錄片呈現的「被遺忘之地」

DEFA時期的克普主要聚焦於紀錄東德人物工作與生活的日常,東德解體後,克普則轉向更遠的東邊,去紀錄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等境內小地方的人物生命記憶——那些曾經多元族群共存、語言與身份認同複雜、同時又曾飽受戰亂衝突與種族清洗的、經常被世人被遺忘的東歐之地。而貫串這些作品的線索,正是克普的自我認同:一位從東歐離散而來的、在東德成長之人。

黃色臉孔錯了嗎?被馴化的美國華人歷史

《黃色臉孔》所涉及的所有爭論,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議題:「在美國社群中,『誰』有資格代表『華人(黃色臉孔)』社群?」,以及其衍生的子議題:在爭奪「黃色臉孔」話語權的過程中,關於這個群體的敘事如何被馴化成白人可以接受的樣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