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遭野生熊破壞求償400萬 保險公司一查發現「人扮的」

四人穿上熊裝詐領保險金,結果被保險公司識破。示意圖/ingimage
四人穿上熊裝詐領保險金,結果被保險公司識破。示意圖/ingimage

美國加州洛杉磯有四名嫌犯為了詐領保險金,竟異想天開穿上「熊熊裝」,假裝是野生棕熊破壞了車輛,試圖詐取鉅額賠償,最後遭到逮捕。這起荒唐的「熊爪行動」(Operation Bear Claw)後來被保險公司揭發,不只車子壞了,四人還得面對不同的罪名。

NPR報導,這四名涉嫌詐騙的嫌犯,分別是26歲的塔瑪澤恩(Ruben Tamrazian)、39歲的奇爾基尼安(Ararat Chirkinian)、32歲的穆拉德哈尼揚(Vahe Muradkhanyan)以及39歲的祖克曼(Alfiya Zuckerman)。根據加州保險部的公告,四人涉嫌對三家保險公司行詐,造成共計14萬1839美元(約新台幣453萬元)的損失,因此被控保險詐欺及共謀罪。

據報這起案件始於今(2024)年一月,其中一名嫌犯聲稱,自己將一輛2010年的勞斯萊斯Ghost停在箭頭湖(Lake Arrowhead),但卻遭到野生棕熊進入破壞,造成車輛內部損壞。

他們提供了監視器影片給保險公司,影片中這隻「熊」從車門爬進車子裡,在後座爬行,還在皮革座椅和車門留下了抓痕,最後才爬出車外。不過經保險公司調查,發現影片裡的「熊」根本不是什麼野生棕熊,而是一名穿著熊裝的人。

保險部調查發現,嫌犯在同一時間和地點,也針對另外兩台車提出類似索賠,其中包含一輛2015年的賓士G63 AMG和一輛2022年的賓士E350。另外兩輛車一樣也拍到了這隻「熊」上車破壞的過程,才會讓保險公司起了疑心。

經由警方搜索後,調查人員在嫌犯家中找到完整的熊裝,包含有口鼻的頭套、毛茸茸的爪套和模擬熊抓痕的金屬工具。為了確認影片中的「熊」是否屬真,保險部還請來加州魚類與野生動物部的生物學家鑑定,結果顯示影片中的「熊」動作太過像人,明顯看得出是假扮的。

不僅如此,加州目前現存的野生熊只有黑熊,雖然野生黑熊也可能有棕色的毛色,但外型也和影片中的熊不同,整起案件可說是破綻百出,因此四名嫌犯不但車子壞了,現在還得面臨法律責任。

棕熊 保險金

延伸閱讀

影/交往四年連接吻都沒有過 女網友訂婚樂曝戀愛觀

手術價格只要五分之一 英國病患為省錢赴土耳其整形慘死他鄉

嫌飛機餐又濕又冷不想付錢 英國婦被警察「護送」下飛機傻眼

女子懷疑丈夫外遇查手機 想不到對象竟是自己親弟弟

相關新聞

影/鴿子飛進機艙「搭便機」?達美航班因兩隻鴿子兩度返航

美國達美航空一架空中巴士A220班機24日因機上出現2隻鴿子造成混亂,導致兩度延誤。根據ABC新聞轉述,第一隻鴿子在乘客...

睡醒驚見135公尺貨船「擱淺」自家花園 挪威男直呼:太不真實

挪威22日發生一起罕見的航運事故,一艘貨櫃船在駛入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前往西部城鎮奧坎厄爾(...

影╱圖片慎入!澳男在自家後院發現102條毒蛇 多到連捕蛇專家都吃驚

澳洲雪梨西部郊區霍斯利公園(Horsley Park)一名居民,日前在自家後院捕獲多達102條劇毒的紅腹黑蛇,數量之多,...

東德小人物生活!罕見紀錄片呈現的「被遺忘之地」

DEFA時期的克普主要聚焦於紀錄東德人物工作與生活的日常,東德解體後,克普則轉向更遠的東邊,去紀錄波蘭、烏克蘭、立陶宛等境內小地方的人物生命記憶——那些曾經多元族群共存、語言與身份認同複雜、同時又曾飽受戰亂衝突與種族清洗的、經常被世人被遺忘的東歐之地。而貫串這些作品的線索,正是克普的自我認同:一位從東歐離散而來的、在東德成長之人。

黃色臉孔錯了嗎?被馴化的美國華人歷史

《黃色臉孔》所涉及的所有爭論,其實都圍繞著一個核心議題:「在美國社群中,『誰』有資格代表『華人(黃色臉孔)』社群?」,以及其衍生的子議題:在爭奪「黃色臉孔」話語權的過程中,關於這個群體的敘事如何被馴化成白人可以接受的樣貌。

「人與人的無限連結」 草間彌生病中開出的美學之花

生於1929年,少女時期走過二戰,並且成為戰後日本前衛藝術家代表之一的草間彌生,對於當下的台灣人而言,最熟悉的作品,莫過於瀨戶內海直島上,充滿圓點的南瓜雕塑。對於這樣的圖樣與造型,草間常說,源於自幼受到的精神疾病之苦,但她反而希望將這樣的身心狀態用創作表現出來,該理念也體現在她的詩作當中。強烈的情緒與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理念,相信也是全球藝術愛好者對草間美學深深著迷的原因,而在她慢慢步向百歲人生之際,本文也透過近期剛結束的北師美術館「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覽,說明其創作美學的核心概念。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