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瘦想瘋了!醫師揭露女患者竟暗網交易「絛蟲卵」吃蟲減肥

女子為了減肥服用寄生蟲蟲卵,導致身體不適。示意圖/ingimage
女子為了減肥服用寄生蟲蟲卵,導致身體不適。示意圖/ingimage

為了減重,有人節食、有人拚命運動,但現在黑市出現了新的減肥奇招,竟然有人食用「絛蟲的蟲卵」來減肥,讓不少醫療專家趕緊出面制止,要民眾三思而後行。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美國腫瘤科醫師伯納德(Dr. Bernard Hsu)經營YouTube頻道「Chubbyemu」,近期他在節目中分享吃蟲減肥的案例。一名21歲的女子因無法靠飲食與運動減肥,選擇在網路上購買有蟲卵的膠囊減肥。

這種膠囊裡面含有絛蟲卵,這種蟲會在人體腸道內繁殖,最長甚至能長到9公尺。這種蟲會吸取宿主的營養,因此導致宿主體重下降。這種減肥方式最早能追溯到維多利亞時期(1830年代至1900年代),但目前仍不清楚有多少人使用過。

伯納德說,該女子吃了膠囊後,體重真的開始減輕,但也伴隨出現胃痛和脹氣等症狀,而且發生的時間十分頻繁。因為體重減輕,該女子選擇忽視了這些症狀,直到有天如廁時,她覺得「屁股旁有東西在拍打」,仔細一看,才發現馬桶裡浮著一些長條形的褐色蟲體。

一開始女子以為這是「脂肪排出」的正常情形,但她的身體越來越不舒服,除了腹痛脹氣之外,下巴也長出腫塊,還有持續性的頭痛。她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的大腦、舌頭和肝臟都出現病變,仔細檢驗才發現是寄生蟲感染。

醫生告訴女患者,她感染了牛肉絛蟲(Taenia saginata)和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豬肉絛蟲會在血液中產卵,寄生到大腦和其他身體組織中,所以她的下巴才會出現腫塊。

這樣的病症叫做「囊蟲病」(cysticercosis),有些人感染後症狀輕微,但也有人像該女患者一樣,甚至可能有記憶喪失的情況。幸好寄生蟲能夠治療,該女子住院三週,接受驅蟲藥物治療,並服用類固醇控制大腦發炎,最後終於順利康復出院。

伯納德呼籲,即使想要減肥,仍應以控制飲食和運動為主,不要冒險採用偏方,最後弄壞身體,反而得不償失。

寄生蟲 減肥

延伸閱讀

人生只是電玩遊戲 你我都是玩家?專家稱:聖經有證據

超扯騙局!印度夫婦靠「時光機逆轉老化」詐騙狂撈1.34億

音樂節巧遇帥氣神秘男秒暈船 她求網友幫肉搜慘換心碎結果

影/飛行員老公心臟病發 妻子「首次開飛機」勇敢迫降成功將尪送醫

相關新聞

影╱圖片慎入!澳男在自家後院發現102條毒蛇 多到連捕蛇專家都吃驚

澳洲雪梨西部郊區霍斯利公園(Horsley Park)一名居民,日前在自家後院捕獲多達102條劇毒的紅腹黑蛇,數量之多,...

影/阿富汗基地驚見幽浮群!飛彈穿透毫髮無傷 震撼畫面曝光

美國鄉民論壇Reddit近日一段影片引發熱議,在阿富汗一處軍事基地上空,一群不明飛行物體(UFO,又稱「幽浮」)遭到飛彈...

羅馬隱藏新景點?「庇護廣場」禧年翻新計畫

在有著眾多美麗廣場的羅馬城內,庇護廣場從來就不是個特別值得一提的存在,尤其在不遠處,還有個世界知名的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亦譯聖伯多祿廣場),相比之下更是猶如雲泥之別。但不起眼的外觀,絲毫不減庇護廣場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庇護廣場西側直接連接協和大道(Via della Conciliazione),由此可達梵蒂岡聖彼得廣場與大教堂的正面入口處;往東通往連接聖天使橋與聖天使堡,其位處往來台伯河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聖天使堡也是個頗具知名度的歷史古蹟。

不要隨便親小孩!2歲寶寶被唇皰疹患者親吻 左眼破洞失明

許多父母討厭外人隨意碰觸小孩是有原因的!國外一名2歲男童疑似被親吻眼睛周遭,結果感染病毒失明,他的父母正想盡辦法幫他恢復視力。

澳洲爸海邊撿到「龍涎香」市價122萬!專家潑冷水:無法變現

澳洲一名父親在颶風侵襲後,意外發現了一塊可能價值非常高的罕見寶物,這項驚人發現引起廣泛討論,而專家也對此事提出了相關意見。

「川普和馬斯克誰更有權力?」英國中學生論文競賽的時事分析

在台灣幾乎每年都可以看到新聞,又有許多傑出高中學子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奧林匹亞國際競賽中獲得極高榮譽。但在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似乎鮮少有社會目光投向類似的競賽。其實,國際間也同樣有針對國高中生的人文社科類競賽,約翰洛克論文競賽即為其中之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