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又見行人地獄!公車行經總統官邸旁…轉彎「沒煞車」撞死走斑馬線老翁

台東南橫公路下馬路段坍方!雙向交通中斷 預計「這時間搶通」

千元理財新利器 看懂TISA投資基金3大眉角

源頭控管奏效 歐盟庇護申請減少德國退居第3

歐盟最新報告顯示,德國今年上半年難民庇護申請數量較去年同期大減43%,為多年來首度不再是歐盟收案最多國家。專家指出,此一轉變與歐盟加強邊境控管、並與北非國家展開移民合作有關,但「利比亞路線」再度升溫也讓歐盟憂心新一波移民潮。

德國世界報(Die Welt)駐歐盟記者日前取得歐盟庇護署(EUAA)一份未公開報告,指出今年1月1日到6月30日,德國難民庇護申請數量共6萬5495件,較去年同期減少43%。

這是多年來德國首度不再是歐盟申請庇護數最多的國家。根據報告,今年前半年申請量最高的歐盟國家為西班牙,共7萬6020件;次高是法國,共7萬5428件,德國居第3。

庇護申請減少的趨勢不僅出現在德國,全歐盟上半年共收到38萬8299件庇護申請,較去年減少23%。庇護申請者主要來自委內瑞拉、阿富汗與敘利亞。西班牙是委內瑞拉申請者的首選;阿富汗及敘利亞人則以德國為主要落腳國。

德國歐洲議會議員、移民政策專家杜蓬(LenaDüpont)分析申請人數下降原因,指除了季節性因素與歐盟邊境管控帶來的影響,也和歐盟與北非國家簽署的新合作協議有關。

歐盟近年與突尼西亞、埃及等北非國家簽署一系列移民合作協議,提供數十億歐元援助,協助這些國家強化邊境管理、改善當地醫療與教育系統。作為交換,合作國須配合減少非法移民從本國出境前往歐洲。

這類的協議被歐盟視為「從源頭控制移民流動」的重要政策工具,杜蓬坦言,雖然部分合作夥伴國存在人權爭議,但若能有效減輕歐洲庇護系統負擔,歐盟有必要與這些國家展開合作。

儘管庇護申請數量已顯著下降,歐盟內部要求收緊移民的聲音未歇,歐洲議會議員歐天(Jan ChristophOetjen)表示,報告數據雖顯示現行「源頭控管」措施奏效,歐盟仍須持續加強邊境控管,強化歐盟邊境管理局(Frontex)的執法與移民監管能力。

近月來從利比亞出發前往歐洲的非法移民增加,希臘克里特島(Crete)為主要登陸歐洲的地點,當地收容能力已趨飽和。報告估計,目前約有9萬滯留在利比亞的難民,等待透過這條「利比亞路線」跨海尋求庇護。

當前利比亞獲聯合國承認的全國團結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Unity)與被俄羅斯支持的軍事強人哈夫塔(Khalifa Haftar)衝突不斷,歐盟擔憂,利比亞政局動盪將進一步推升移民潮。

部分歐洲官員警告,俄羅斯可能透過支持哈夫塔,操控難民流動,把向歐洲施加難民庇護壓力,作為混合戰的一種手段。

杜蓬強調,歐盟不能等到大量尋求庇護者已經出發、甚至在地中海溺斃時才處理問題,而是應該提前在移民來源與中繼國介入,預防難民危機。歐盟內政和移民專員布倫納(Magnus Brunner)也將在本週赴利比亞與全國團結政府會談。

移民 歐盟 德國

延伸閱讀

中反擊歐盟 限制歐企醫材進口 中歐關係再添不確定因素

難以超越的難題…王毅歐洲行 法媒稱未撫平中歐分歧

川普關稅談判進度一次看! 外媒曝台灣「緊張觀望」

台灣、歐盟不與美達成協議?外媒曝下場:恐恢復「舊關稅」

相關新聞

南華早報:美國可能臨時取消賴清德過境安排 避免影響川習會

南華早報15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台灣賴清德總統計畫8月過境美國拜訪南美洲,預計途經紐約與德州,此舉料將激怒北京。對此分析...

巴拉圭宣布:賴清德8月到訪 矢言維護對台邦交

法新社報導,台灣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15日表示,將維護與台灣的邦交,「堅定站在台灣一...

法新社:南韓醫學生將復課 結束17個月杯葛行動

大韓醫師協會(Korean Medical Association)今天告訴法新社,數以千計的醫學生在進行長達17個月的...

迴避討論是否介入台海衝突 澳洲總理1句話暗酸美國雙標「要求表態不合理」

金融時報12日報導稱,美國國防部施壓日本與澳洲表態在台海戰爭中的立場。衛報報導,正在中國大陸訪問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

CNN點名台灣遠洋漁船虐待移工!被迫「牙籤剔骨」慘況曝

38歲印尼移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爆料,自己去年在台灣遠洋漁船工...

讀賣:中國拉攏日本!日本和牛可望時隔24年恢復出口中國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產牛肉可望於近日恢復出口至中國大陸,中國暫停進口和牛長達24年。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因與美國川普政府對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