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中國3項非軍事原因攻台代價高 台灣2策略可自保維持穩定

華府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11日發表專文,以「中國無法承擔攻打台灣的3個原因」為題指出,3個非軍事條件使中共難以承受攻打或封鎖台灣的後果,只要台灣一來不走向正式獨立,二來維持豪豬式防禦姿態,結構性的經濟因素就會繼續對台灣有利,讓北京在現階段選擇「視而不見」維持區域經濟穩定。
該文指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關鍵地位、台灣海峽與呂宋海峽的航運要衝,以及中國自身不利的經濟情勢,這3個非軍事條件讓台灣成為對北京來說很棘手的目標。中國共產黨政權正當性很大程度建立於在強大的經濟上,入侵或鎖台的經濟衝擊,足以動搖北京在國內的權力根基。
除了台灣台積電在半導體業的重要性,台灣與呂宋海峽是全球重要航運通道,2022年台灣港口處理5860億美元貿易,台灣海峽通行總額達2.45兆美元。對台動武將嚴重干擾國際貿易。
雖然航線可改道,但中國若攻台,自身港口與海運基礎設施也會受創。地緣政治上,中國若封鎖海峽,將損及全球南方與金磚國家的利益,恐引發外交反彈,影響中國擴大全球影響力的布局。
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並非強健,受制於房地產危機的後續效應、疲弱的內需消費,以及貿易戰關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根據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去年一項研究,一旦發生封鎖,全球GDP將下滑5%,中國與美國分別下滑8.9%與3.3%;若發生全面入侵,全球GDP將下滑10.2%,南韓、日本與其他東亞國家將承受最劇烈衝擊。光是第一年的經濟損失就可能高達10兆美元,使得各方都更有動機避免衝突升級。
若中國要採取軍事行動,必須確保能在最短時間內攻下台灣,且不破壞台灣的晶圓廠與關鍵人員。鑑於中國近期因貪腐疑慮整肅軍方,無論是貪腐普遍或政治清洗,這些都不利於部隊戰備。若習近平的將領貪腐嚴重,說明備戰狀況不如預料;若是政治清洗,則士氣與團結將受重創。
只要台灣繼續將自身塑造成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攻擊目標,並善用其周邊的經濟結構優勢,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維持「不可觸碰」的狀態。若再配合軍事戰略,例如成為「豪豬型國家」,採用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A2/AD),大量部署反艦飛彈、水雷與防空系統,則能進一步強化嚇阻。
對中國而言,台灣的主要價值在於民族主義層面的主權主張。北京對台獨議題的立場,也取決於美國是否賦予某些保證,包括不會阻止中國取得台灣出口的中低階晶片,以及不會支持台灣法理獨立。
昆西研究所的文章說,只要台灣不走向正式獨立,並維持「豪豬式」防禦姿態,結構性的經濟因素就會繼續對台灣有利,讓北京在現階段選擇「視而不見」,維持對區域有利的經濟狀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