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淡水山區平房焦屍旁有炸裂瓦斯桶 案情恐不單純

外資空單出手 台指期夜盤下跌百點

TPBL/國王領先19分打到輸 球迷不滿高喊「爛裁判」

美國挺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 傳考慮資助150億元

路透社引述2名消息人士和2名美國前官員說法報導,美國國務院正考慮向新成立的「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資助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圖/美聯社
路透社引述2名消息人士和2名美國前官員說法報導,美國國務院正考慮向新成立的「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資助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圖/美聯社

路透社引述2名消息人士和2名美國前官員說法報導,美國國務院正考慮向新成立的「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資助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

據報導,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Gaza Humanitarian Foundation,GHF)引發爭議的援助行動受到暴力衝突和亂象所擾,美國國務院此舉將使得美國涉入更深。

消息人士和美國前官員透露,提供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的資金將來自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這個美國對外援助機構正被併入美國國務院。

這2名消息人士指出,這項計畫遭到一些美國官員反對,主要是因為他們關切巴勒斯坦人民在物資發送地點附近發生致命槍擊事件,以及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的能力。

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因涉嫌缺乏中立性,受到聯合國(UN)等人道主義組織猛烈批評。該基金會負責人在5月下旬請辭,理由是組織無法堅守人道主義原則。

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上週開始在加薩走廊(Gaza Strip)發放援助物資,但在群眾擠爆物資發送中心後,本週被迫兩度暫停發放。

美國國務院和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未立即回應路透社的置評請求。

路透社無法確定目前誰在為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的行動提供資金。該基金會利用美國私人維安和物流公司將援助物資送入加薩,並在所謂的安全分發地點發送物資。

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與以色列當局表示他們未資助加薩人道主義基金會的行動,但兩國一直力促聯合國和國際援助團體與這個基金會合作。

聯合國 美國 巴勒斯坦 川普 國務院 加薩走廊

延伸閱讀

美國關稅政策、景氣影響 罕病基金會第一季捐款少四成

瑞典「環保少女」乘船闖加薩 以軍準備攔截、美議員譏:希望她會游泳

無國界醫生現場:加薩人道援助「武器化」,以色列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

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乘船闖加薩 盼送物資救援巴人

相關新聞

誓言打開「地獄之門」!伊朗對以色列狂射百枚飛彈報復

以色列13日凌晨開始,對伊朗核子設施、軍事高層與資深科學家等數十個目標進行突襲式空襲,德黑蘭則誓言打開「地獄之門」,向特...

以軍展開第三波空襲 伊朗最高領袖:「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將自食惡果

半島電視台報導,伊朗官媒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刊登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

以色列將向瑞典「環保少女」播哈瑪斯襲擊影片:看清自己支持什麼

以色列外交部9日稍早證實,軍方已攔截載有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等社運人士的物資船「瑪德琳號」,船...

美國拒加強對俄施壓 G7峰會無挺烏聯合聲明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在美方阻擋發布聯合聲明向俄羅斯施壓,以及美國總統川普提前離開的情況下,其他成員國領袖今天矢言...

芬太尼入侵:馬來西亞成國際毒品轉運站

今年3月26日,馬來西亞雪蘭莪州警方靠「工廠廢水監測」鎖定一處芬太尼煉毒工廠,當場逮捕9名中國籍化學背景嫌犯,證實馬國已淪陷。早在2023年12月,警方就在吉隆坡國際機場攔下一批偽裝成「香水」的芬太尼——重達807公斤、總市值約新台幣3.1億元,足以讓400萬人吸食。儘管當月官方聲稱國內暫未出現芬太尼吸毒案例,但馬來西亞早已成為金三角集團運毒的必經之地,走私橫跨亞洲、大洋洲甚至歐洲。我們都知道金三角(泰北、寮國、緬東)是世界鴉片與合成毒品重鎮,卻常忽略這些毒品如何透過第三國偷渡到遙遠市場。為什麼毒販選中馬來西亞當作重要樞紐?本文剖析馬國究竟如何淪為「毒品轉運國」,連帶一探近年崛起的「電子煙型毒品」及各種走私路徑。

緬甸經驗:若台灣變戰場,媒體如何繼續報導?

若台海戰爭不幸爆發,我們會先面臨電力、網路、通訊缺乏的狀況,讓台灣戰況傳達給國際遇到困難。另外,但若共軍成功登陸,並控制部分區域,那被佔領區就會遇到緬甸長期面對的,新聞自由遭箝制的狀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