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美國要撤銷台積電陸廠豁免 ADR應聲跌逾2%

砸200億大眾運輸僅增0.9%…T-PASS成效侷限 學者:價格迷思與接駁斷鏈

勿高估台灣年輕人作戰意願?美期刊3原因籲保留看待 國防體制未準備好

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外交家》22日發表專文指出,對於台灣年輕人普遍願意在中共犯台時參與作戰,應持保留態度看待。圖/截自The Diplomat網站
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外交家》22日發表專文指出,對於台灣年輕人普遍願意在中共犯台時參與作戰,應持保留態度看待。圖/截自The Diplomat網站

美國外交政策期刊《外交家》(The Diplomat)22日發表專文指出,對於台灣年輕人普遍願意在中共犯台時參與作戰,應持保留態度看待,原因是戰時行為未必反映和平時期言論,而且自我陳述的回答恐怕受到社會期待影響,「保家衛國」的定義更因人而異。關鍵是,台灣在後勤動員、軍民整合和戰備訓練上是否具備承接這份民意的能力,否則再多表態也難以轉化為實質戰力。

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文欽和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潘欣欣,日前綜合多份權威民調投書《外交家》指出,若中國攻台,年輕人願為台灣而戰比例介於53%至88%。

然而,淡江大學副教授莫少白(Mor Sobol)22日在《外交家》以「為何應對台灣年輕人自陳作戰的意願持保留態度」為題指出,這項數據固然令人振奮,但不足以作為戰時行為或社會韌性的可靠依據。

首先,該文引述不同研究主張,人在壓力情境下的實際行為,往往與平時表態有落差。早在1934年,社會學家拉皮耶(Richard LaPiere)便提出,態度無法可靠預測行為;心理學家賈澤恩(Icek Ajzen)亦強調,問卷調查反映的是意圖而非行動,一旦恐懼或不確定性介入,意圖常難實現。行為經濟學研究也發現,利他意圖受到誘因與實際條件的高度影響。

其次,涉及政治和種族觀點的討論,自陳式回答經常受到「社會期許偏誤」(social desirability bias)的影響,也就是回答者傾向說出「認為應該說的話」。在台灣,保家衛國成為社會期待的標準答案時,不願參戰可能被視為懦弱或不愛國。

再者,即使受訪者真誠作答,「保衛國家」的定義仍極為模糊,可能指參軍、捐款、囤糧,甚至只是在社群平台表態支持,無法確定意指實際參與或象徵性支持。問卷設計的研究也會因措辭模糊導致結果不一致,難以作為可靠依據。

關鍵的是,即使多數年輕人真心願意為國上戰場,台灣也尚未準備好回應這份民意的體制。台灣的國防體系存在結構性弱點,包括後備訓練與動員投資不足、士氣低落、社會對軍方信任感低、缺乏全民防衛教育與緊急應變意識,以及缺乏一套全民能理解並凝聚共識的國防戰略。

莫少白直言,意願不等於能力,象徵性支持無法取代訓練、體制、戰略或領導力。他表示這些觀點並非否定年輕人對台灣的承諾,而是希望公共論述更務實且誠實面對台灣的實際備戰狀況。

該文總結到,台灣沒有等待危機發生後在看情勢發展的餘裕。因此,從心理、身體到組織層面做好準備,不只是明智之舉,更是必要條件。真正的韌性並非從宣示開始,而是行動。

國防 兩岸關係

延伸閱讀

康橋高材生昏迷指數進步到8分 醫師解析狀況樂觀看待

李文忠拉73退將挺自己 顧立雄:國防院處置公正客觀

不是不努力,是太委屈!「報復性離職」正流行?年輕人用辭職宣洩職場不滿

鍾瑶回母校當評審 「18年前第一名作品」首公開

相關新聞

誓言打開「地獄之門」!伊朗對以色列狂射百枚飛彈報復

以色列13日凌晨開始,對伊朗核子設施、軍事高層與資深科學家等數十個目標進行突襲式空襲,德黑蘭則誓言打開「地獄之門」,向特...

以軍展開第三波空襲 伊朗最高領袖:「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將自食惡果

半島電視台報導,伊朗官媒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刊登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

以色列將向瑞典「環保少女」播哈瑪斯襲擊影片:看清自己支持什麼

以色列外交部9日稍早證實,軍方已攔截載有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等社運人士的物資船「瑪德琳號」,船...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 東電4名前高層二審勝訴暫免賠13兆日圓

2011年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東電股東向前經營高層提起訴訟,要求賠22兆日圓,一審獲得東京地方法院判4人賠償合計...

疑不熟月台…63歲台男馬來西亞落軌遭列車撞斃 現場尋獲護照身分曝光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蒲種市中心輕快鐵站,3日傍晚發生一起乘客落軌死亡意外。根據當地警消指出,事發現場有尋獲一本台灣護照,死者是一名63歲的台灣籍張姓男子,來自台灣高雄,他在5月31日入境大馬。

以哈停火又卡關!哈瑪斯提條件遭美拒絕 怒批「無法接受」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提出以色列與哈瑪斯暫時停火至少60天,交換釋放部分人質和巴勒斯坦囚犯,不過哈瑪斯5月31日回應要求釐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