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重症醫學會理事長、長庚名醫高國晉於醫院辦公室倒地不起 享年59歲

瓊斯盃/中華藍退日本奪亞軍 賀家兄弟獲最佳五人

傳以擬襲伊朗核設施 川普不允

消息人士稱以色列原本計畫最快五月空襲伊朗核設施,但美國總統川普未支持。圖為伊朗軍事人員去年四月在伊斯法罕省中部扎爾丹詹區一處核子設施戒備。(路透)
消息人士稱以色列原本計畫最快五月空襲伊朗核設施,但美國總統川普未支持。圖為伊朗軍事人員去年四月在伊斯法罕省中部扎爾丹詹區一處核子設施戒備。(路透)

紐約時報引述白宮官員及消息人士報導,以色列原本計畫最快五月空襲伊朗核設施,並認為美國會同意。但由於美國國安團隊意見分歧,美國總統川普未支持動武,暫時傾向透過談判達成協議來限縮伊朗核計畫。

報導說,究竟要支持以色列空襲伊朗還是先尋求外交途徑,美國政府內部論辯數月後,川普決定縱然當前伊朗軍事經濟實力轉弱,仍暫時先採外交談判阻止伊朗取得核武。

以色列官員近期擬定五月空襲伊朗核設施計畫,樂觀認為美國會配合。知情官員透露,以色列目標是要讓伊朗研發出核武的進程再延宕一年以上。然而各種版本空襲方案都要美國協助,無論是保護以色列免受伊朗報復、確保以色列能一舉得手,美國都是核心要角。

至少到目前,川普選擇「外交優先於軍事」。本月稍早川普告知以色列,美方不支持空襲行動。他並於上周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訪問華府時與對方討論,並藉橢圓辦公室會面時公開宣布美國開始與伊朗談判。

以色列早已計畫攻擊伊朗核設施,排練過轟炸行動,並計算有無美方支持下能達成的效果。以色列高層原本向美方提議,結合以軍地面特戰突襲地下核設施與空中轟炸方案,以方希望美軍參與轟炸行動。但因地面突襲要十月才能準備就緒,內唐亞胡期盼速戰速決,改為在美軍支援下大舉空襲。

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庫里拉、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沃茲都對以色列計畫持開放態度。知情官員透露,兩人還討論過一旦川普點頭,美軍該如何協助以色列。

與此同時美國也開始向中東增兵,包括增派卡爾文森號航艦打擊群加入在紅海的杜魯門號航艦打擊群、調派兩個愛國者飛彈連與一套薩德終端高空防衛系統赴中東,並將六架B–2匿蹤轟炸機部署至印度洋狄耶戈加西亞基地。B–2能攜帶足以摧毀地下強固工事的三萬磅鑽地炸彈。以色列明白,要破壞藏於深山的伊朗核設施,沒有美國這種「碉堡剋星」炸彈無法成事。

由於川普二○二○年第一任時曾下令狙殺伊朗將領蘇雷曼尼,且美國司法部表示去年總統大選期間伊朗曾謀刺川普,以色列原本預期川普會同意協助空襲。

然而川普政府部分官員表態質疑。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本月提出最新情報評估,認為幫助以色列動武可能導致美伊衝突升溫,規模恐為美國所不樂見。副總統范斯、白宮幕僚長威爾斯、國防部長赫格斯也在各種會議上呼應加巴德,質疑攻擊伊朗方案。范斯等人認為,川普有機會與伊朗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美方官員透露,范斯覺得美伊談判若破裂,川普就會同意動武。

路透報導,美國與伊朗十二日在阿曼會談,是川普政府與伊朗首次高層會晤。雙方均以「積極」、「建設性」形容這次會談,十九日將於羅馬舉行第二輪談判。

美國 伊朗 以色列

延伸閱讀

歐洲央行第7次降息 川普發文批聯準會主席鮑爾動作慢又出錯

關稅立場何時再轉向?策略師建議緊盯1指數 有機會觸發「川普護盤」

彭双浪:川普關稅使美中脫鉤 富采目前無美設廠計畫

日美交涉關稅不順利? 傳川普怨駐日美軍經費負擔「不公平」

相關新聞

南華早報:美國可能臨時取消賴清德過境安排 避免影響川習會

南華早報15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台灣賴清德總統計畫8月過境美國拜訪南美洲,預計途經紐約與德州,此舉料將激怒北京。對此分析...

巴拉圭宣布:賴清德8月到訪 矢言維護對台邦交

法新社報導,台灣南美洲友邦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15日表示,將維護與台灣的邦交,「堅定站在台灣一...

法新社:南韓醫學生將復課 結束17個月杯葛行動

大韓醫師協會(Korean Medical Association)今天告訴法新社,數以千計的醫學生在進行長達17個月的...

迴避討論是否介入台海衝突 澳洲總理1句話暗酸美國雙標「要求表態不合理」

金融時報12日報導稱,美國國防部施壓日本與澳洲表態在台海戰爭中的立場。衛報報導,正在中國大陸訪問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

CNN點名台灣遠洋漁船虐待移工!被迫「牙籤剔骨」慘況曝

38歲印尼移工唐柯塔(Silwanus Tangkotta)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爆料,自己去年在台灣遠洋漁船工...

讀賣:中國拉攏日本!日本和牛可望時隔24年恢復出口中國

讀賣新聞報導,日本產牛肉可望於近日恢復出口至中國大陸,中國暫停進口和牛長達24年。報導指出,中國政府因與美國川普政府對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