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直擊/韓限塑啟示「忌政策反覆」 店家盼宣導
環境部在2018年提出「2025年限塑」目標,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會依「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結果訂出新的減塑目標。而南韓禁止一次性塑膠產品卻又政策反覆,值得台灣參考及警惕。
公約最終輪談判(INC-5)正在南韓釜山舉行,南韓政府自2022年11月底禁止餐飲服務場所提供紙杯、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等一次性產品,並提供一年寬限期,寬限期結束後會處以罰鍰。
「我去年還準備了一張海報,跟顧客說明不能在店內使用外帶紙杯。」在南韓定居十年的陳琪雯是台灣人,嫁到韓國後,2021年跟丈夫在釜山經營咖啡廳。
過去,消費者若考量到不會在店內待太久,會請店家把飲料做成外帶杯。但減塑政策一出,店家不敢不從,「如果有客人在店裡用外帶紙杯被檢舉,店家要被罰兩百萬韓元(約折合台幣四萬元)。」陳琪雯說。
塑膠吸管和攪拌棒也有替代品,前者改為生物可分解吸管,「攪拌棒大部分是塑膠,所以外帶不提供攪拌棒,內用則會用小湯匙代替。」陳琪雯說,大多數消費者都沒有異議,若有客人表示疑惑,店員也會向對方解釋幾句。
不過,去年11月寬限期結束沒幾天,政策就大轉彎。南韓政府宣布,這項禁令讓店家須聘增人力洗杯子、找替代商品等,為了避免造成小型商家的營業負擔,宣布取消一次性紙杯禁令,並延長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的寬限期。
「前幾年碰到疫情,這類減塑政策都反反覆覆的。」陳琪雯說,其實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的禁令在四月又悄悄恢復;即使內用開放可用紙杯,但杯蓋是塑膠,為了怕未來政策變動徒增事端,她的咖啡廳仍以「不在店內使用外帶杯」為原則。
從經營者角度看減塑政策,陳琪雯沒有想太多,「就跟著規定走。」不過新規定頒布,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的是店家,「希望政府可以多跟民眾宣導新的減塑政策,透過新聞、網路社群宣傳都好,店家就不用一直跟民眾勸導,也會輕鬆一點。」
南韓政府的減塑政策反覆,環團則多有批評。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金娜拉說,政府說小型店家還沒準備好,但取消禁令後,也沒有協助業者轉型或適應政策。
南韓的濟州島和世宗市自兩年前開始運作一次性杯子的借還押金制,希望提高一次性紙杯的回收率。原本南韓政府預定2025年全國推行,也臨時喊卡,交由地方政府決定是否要採用。許多預期政策推行而開始生產杯子掃描標籤的廠商,都大受影響。
金娜拉說,政府以擔心造成店家負擔為由,取消限塑禁令,但不斷變動的政策,也會傷害到店家。
而台灣原本提出2025限塑,腳步也放緩,針對台韓相同趨勢,金娜拉認為無論減塑政策力道強弱,重點是給出「明確」且「一致」的規定和指引,民眾才不會無所適從。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