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直擊/韓限塑啟示「忌政策反覆」 店家盼宣導

在南韓定居已十年的陳琪雯跟丈夫在釜山經營咖啡廳,因應南韓限塑政策規定,內用不得提供外帶紙杯,塑膠吸管也以生物可分解的吸管替代。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在南韓定居已十年的陳琪雯跟丈夫在釜山經營咖啡廳,因應南韓限塑政策規定,內用不得提供外帶紙杯,塑膠吸管也以生物可分解的吸管替代。特派記者侯永全/釜山攝影

環境部在2018年提出「2025年限塑」目標,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坦言「可能沒辦法達成」,會依「全球塑膠公約」談判結果訂出新的減塑目標。而南韓禁止一次性塑膠產品卻又政策反覆,值得台灣參考及警惕。

公約最終輪談判(INC-5)正在南韓釜山舉行,南韓政府自2022年11月底禁止餐飲服務場所提供紙杯、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等一次性產品,並提供一年寬限期,寬限期結束後會處以罰鍰。

「我去年還準備了一張海報,跟顧客說明不能在店內使用外帶紙杯。」在南韓定居十年的陳琪雯是台灣人,嫁到韓國後,2021年跟丈夫在釜山經營咖啡廳。

過去,消費者若考量到不會在店內待太久,會請店家把飲料做成外帶杯。但減塑政策一出,店家不敢不從,「如果有客人在店裡用外帶紙杯被檢舉,店家要被罰兩百萬韓元(約折合台幣四萬元)。」陳琪雯說。

塑膠吸管和攪拌棒也有替代品,前者改為生物可分解吸管,「攪拌棒大部分是塑膠,所以外帶不提供攪拌棒,內用則會用小湯匙代替。」陳琪雯說,大多數消費者都沒有異議,若有客人表示疑惑,店員也會向對方解釋幾句。

不過,去年11月寬限期結束沒幾天,政策就大轉彎。南韓政府宣布,這項禁令讓店家須聘增人力洗杯子、找替代商品等,為了避免造成小型商家的營業負擔,宣布取消一次性紙杯禁令,並延長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的寬限期。

「前幾年碰到疫情,這類減塑政策都反反覆覆的。」陳琪雯說,其實塑膠吸管和攪拌棒的禁令在四月又悄悄恢復;即使內用開放可用紙杯,但杯蓋是塑膠,為了怕未來政策變動徒增事端,她的咖啡廳仍以「不在店內使用外帶杯」為原則。

從經營者角度看減塑政策,陳琪雯沒有想太多,「就跟著規定走。」不過新規定頒布,第一線面對消費者的是店家,「希望政府可以多跟民眾宣導新的減塑政策,透過新聞、網路社群宣傳都好,店家就不用一直跟民眾勸導,也會輕鬆一點。」

南韓政府的減塑政策反覆,環團則多有批評。綠色和平首爾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金娜拉說,政府說小型店家還沒準備好,但取消禁令後,也沒有協助業者轉型或適應政策。

南韓的濟州島和世宗市自兩年前開始運作一次性杯子的借還押金制,希望提高一次性紙杯的回收率。原本南韓政府預定2025年全國推行,也臨時喊卡,交由地方政府決定是否要採用。許多預期政策推行而開始生產杯子掃描標籤的廠商,都大受影響。

金娜拉說,政府以擔心造成店家負擔為由,取消限塑禁令,但不斷變動的政策,也會傷害到店家。

而台灣原本提出2025限塑,腳步也放緩,針對台韓相同趨勢,金娜拉認為無論減塑政策力道強弱,重點是給出「明確」且「一致」的規定和指引,民眾才不會無所適從。

南韓 吸管 紙杯

延伸閱讀

捐血人數低迷 台南議員朱正軒與熱心企業提供贈品募血

星巴克南韓邊境開幕 一邊喝咖啡一邊眺望北韓山村

全球塑膠公約直擊/談判倒數36小時 NGO籲各國「拿出勇氣」

全球塑膠公約直擊/中場盤點 學者建議台三大關注面向

相關新聞

韓聯社:尹錫悅發布緊急戒嚴令

南韓韓聯社3日晚間發出快訊指出,尹錫悅總統發布緊急戒嚴令。

機上4成旅客失聯!越南38人疑跳機 南韓濟州島當局尋人中

韓國正在尋找38名透過免簽政策入境濟州島的越南旅客下落,他們失去了聯繫,也沒有搭乘返回越南的航班

摩爾多瓦通過入歐公投:歐洲「最窮小國」如何應對被俄羅斯滲透?

當世人全神關注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時,位於東歐的前共產國家:摩爾多瓦也完成了總統大選。本次選舉由現任的總統桑杜(Maia Sandu)獲勝,她與一手創立的政黨——行動團結黨(PAS)被視為是親歐派,這個人口約為340萬、幾乎是歐洲最窮的小國,正在勇敢邁入歐盟的路上。

鐵了心和梅根在美育子 哈利王子:能參與「英國禁止」活動

英國哈利王子日前參與活動時,明確表達了他想留在美國生活的強烈意願。

影╱秘魯落石砸車釀3死「疑有台灣人」! 皮卡車瞬淪廢鐵畫面曝

秘魯利馬省日前發生一起落石意外,一輛皮卡車在山路遭巨大落石擊中,當場變形翻車,據傳事故造成3名乘客死亡,唯一倖存者為司機...

被網路腐蝕成腦爛?英國《牛津字典》2024代表字「brain rot」

《牛津字典》12月2日公布2024年度代表字「brain rot」,中文略可譯為「大腦腐蝕」或「腦爛」,意指接收太多瑣碎資訊而造成大腦吸收與思考能力下降。儘管這樣的焦慮在電視時代已經存在,但仍反映出傳播科技對人類世界的影響,仍透過社群媒體繼續加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