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幾乎學生都會經過」逢甲大學校樹倒塌壓死男學生 校方說話了

行政院核定!下半年增2連假 明年9個「三天以上」連續假期

邱毅遭「撕髮迫害」!2008年假髮當街被扯 現場照竟奪新聞攝影獎

專家:M痘為全球衛生緊急事件 不應低估新變種

世界衛生組織14日宣布,在非洲蔓延的M痘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圖/法新社
世界衛生組織14日宣布,在非洲蔓延的M痘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圖/法新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宣布,從非洲開始流行的新型M痘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巴西專家表示,不應低估新變種,但巴西爆發疫情風險不大。

世衛組織是在非洲多國,尤其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和流行新型M痘(mpox,舊稱猴痘),即第一分支(Clade I)病毒引起的病例和死亡人數大幅增加之後做出的決定。

新病毒株的致死率高達10%,遠高於2022年流行的變種的1%。當時,巴西是全球第2個累計通報病例最多的國家,達1萬例,僅次於美國,所幸該疾病透過使用具有治療M痘病毒交叉功效的天花疫苗得到控制。

瑞典已證實出現第1起感染新型M痘的案例,為非洲以外首例。世衛組織表示,歐洲可能很快就會證實出現更多境外移入的M痘第一分支病例。

巴西自2024年初以來已通報709例確診或疑似M痘病例,全部都是由2022年流行的變種毒株引起的。2022年迄今,M痘在巴西造成16人死亡,最近1次通報是在2023年4月。

巴西衛生部傳染疾病司長巴雷拉(DraurioBarreira)13日表示,不應該低估新變種,但他相信巴西爆發M痘疫情的風險不大。

巴西克魯茲基金會(Fiocruz)感染管制專家克羅達(Julio Croda)認為,2022年流行的M痘在全球範圍導致1%的死亡人數,但在巴西的致死率非常低,因此他相信,即使新病毒株傳到巴西,也不會具有與在非洲相同的致死率。

巴西免疫學會(SBIm)副主席克福里(RenatoKfouri)指出,目前巴西將繼續沿用自2022年以來採取的預防措施,繼續監測病例和檢測疑似病患,一旦證實感染,也為患者身邊的人接種疫苗。

關於M痘的新變種仍有許多未知之處,因為相關研究和實驗室分析很少,但根據感染人群的數據,據信大多數是透過性行為的親密接觸進行傳播,且由於病例呈指數級成長,新病毒株更具傳播性。

目前,最大的風險仍是與病變部位的親密接觸,不一定完全是性接觸。儘管在世界大部分地區,這種疾病是透過性行為傳播,但在非洲國家,很多是同一家庭的人之間接觸傳播。

聖保羅敘利亞黎巴嫩醫院傳染管制專家泰謝拉(Ralcyon Teixeira)強調,大多數M痘患者會在1個月內康復,但新變種可能在高達10%的病例中帶來痛苦並致命。

泰謝拉評估指出,世衛組織的警告主要在呼籲全球建立更多有能力生產天花疫苗的實驗室,因為以目前的產量,預計到今年底只能生產100萬劑疫苗,可能不足以讓屆時所有接觸新病毒株的人獲得免疫。

非洲 病毒 巴西 WHO

延伸閱讀

M痘非洲爆流行!傳播力強、致死率高 疾管署調升非洲7國旅遊警示

瑞典出現較危險M痘病毒株案例 非洲以外首見

1.4萬病例、逾500死 WHO:猴痘列全球公衛緊急狀態

猴痘Q&A:症狀為何?非洲情況?如何遏止?

相關新聞

魯比歐:南非駐美大使仇恨川普 列不受歡迎人物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Marco Rubio)今天宣布將南非駐美大使拉蘇爾(Ebrahim Rasool)列為不受歡迎人物,...

以軍展開第三波空襲 伊朗最高領袖:「猶太復國主義政權」將自食惡果

半島電視台報導,伊朗官媒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RNA)刊登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

以色列將向瑞典「環保少女」播哈瑪斯襲擊影片:看清自己支持什麼

以色列外交部9日稍早證實,軍方已攔截載有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等社運人士的物資船「瑪德琳號」,船...

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 東電4名前高層二審勝訴暫免賠13兆日圓

2011年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東電股東向前經營高層提起訴訟,要求賠22兆日圓,一審獲得東京地方法院判4人賠償合計...

疑不熟月台…63歲台男馬來西亞落軌遭列車撞斃 現場尋獲護照身分曝光

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蒲種市中心輕快鐵站,3日傍晚發生一起乘客落軌死亡意外。根據當地警消指出,事發現場有尋獲一本台灣護照,死者是一名63歲的台灣籍張姓男子,來自台灣高雄,他在5月31日入境大馬。

以哈停火又卡關!哈瑪斯提條件遭美拒絕 怒批「無法接受」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提出以色列與哈瑪斯暫時停火至少60天,交換釋放部分人質和巴勒斯坦囚犯,不過哈瑪斯5月31日回應要求釐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