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真的叫Switch 2!任天堂突襲曝光外觀影片 螢幕、Joy-Con全變大

英國法官因政治因素請辭香港終審法院職務

香港司法機構6日晚間發布聲明表示,兩名英國籍的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郝廉思(Lawrence Collins)和岑耀信(Jonathan Sumption)已分別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提出請辭。

紀錄顯示,郝廉思及岑耀信均為英國最高法院的退休法官。

郝廉思向《金融時報》表示:「由於香港的政治局勢,我已辭去終審法院的職務」,但強調他仍然對終審法院及其成員的完全獨立性充滿信心。

岑耀信亦是向路透社證實他已請辭,並透露將於下週發表聲明。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則透過聲明對兩人的請辭決定表示遺憾,並指海外非常任法官一直長期在終審法院擔當重要角色,「多年以來,包括郝廉思勳爵和岑耀信勳爵在內的海外非常任法官對終審法院的工作貢獻良多」。

根據該份聲明,當前仍有8位普通法適用地區的非常任法官。去年和今年五月分別有兩位海外非常任法官獲任命。

文中也強調:「司法機構致力維護香港的法治,以及受《基本法》保障的獨立司法制度。所有法官和司法人員會繼續緊守司法誓言......嚴格根據法律原則,維持司法公義。」 

2年來已4位英國法官請辭

事實上,自2020年港版《國安法》通過以來,中國及港府對於異議人士的鎮壓,讓越來越多英國等海外法學家決定切斷與香港終審法院的聯繫。

英國最高法院在2022年3月底宣布,該法院院長韋彥德(Robert Reed)及副院長賀知義(Patrick Hodge)辭去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職務,且即刻生效。

韋彥德在聲明中表示,儘管香港法院對法治的堅持仍備受國際尊重,但在與英國政府商討後認為,英國最高法院的法官難以在不被視為幫一個「背棄政治自由及言論自由的政權」背書的情況下,繼續擔任香港終審法院法官。

時任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則表達遺憾,但強調「堅決強烈反對任何指兩位法官的辭任與香港實施《香港國安法》或與香港的言論自由和政治自由有關的失實指控。」

此前,澳洲籍的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施覺民(James Spigelman)也在2020年9月請辭。

施覺民當時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訪問時表示,辭職的決定與北京實施的港版《國安法》有關。但並未進一步說明細節。

根據香港《基本法》,終審法院可根據需求邀請非常任法官或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法官參加審判。

目前仍有多位英國法官在香港終審法院擔任非常任海外法官,包括今年初獲留任3年的廖柏嘉(David Neuberger)和範理申(Nick Phillips)。另有來自普通法司法管轄區的加拿大和澳洲法官。

47人案裁決引國際譴責

香港高等法院5月30日裁定「47人案」中的14名不認罪被告罪成,成為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宣判的首宗「串謀煽動顛覆國家罪」,最高可判處終身監禁。

歐盟外交事務辦公室批評,該判決象徵著「香港基本自由和民主參與的進一步惡化」,並稱此案令人對香港關於開放和多元化的承諾產生質疑。

中國外交部則反駁:「任何人都不能打著民主的旗號從事違法活動並企圖逃脫法律制裁。」重申中方「堅定支持香港特區執法和司法機關依法履職盡責、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借有關司法個案干涉中國內政、抹黑和破壞香港法治。」

(綜合報導)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

印度大選/莫迪失勢「慘贏」 第3任挑戰大

印度2024年大選,9億選民在一個半月內經七輪投票,6月4日揭曉結果。選前氣勢洶洶、發下豪語要在國會下院「人民院」543...

南韓公調處證實:已逮捕尹錫悅

南韓警方與公調處人員今晨前往總統官邸,第二度試圖執行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韓聯社、KBS等消息指出,尹錫悅將自行走出總統...

韓總統官邸打開第3道防線允公調處進入!韓媒:尹錫悅將自行走出官邸

南韓警方與公調處人員今晨前往總統官邸,第二度試圖執行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稍早已突破兩道防線。韓聯社最新消息指出,總統警...

宮崎強震「釋放11顆原子彈能量」 專家示警:規模7地震機率提高5倍

日本宮崎縣外海昨天發生芮氏規模6.9強震,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指出,規模6.9強震「相當於11顆原子彈釋放...

彈劾案本周庭審 有望逮捕尹錫悅?

韓聯社等韓媒十二日報導稱,南韓高級公職人員犯罪調查處(公調處)可望本周上班日第二次執行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

旅客注意!南韓濟州島暴風雪狂襲 168航班取消萬人受困

南韓迎接入冬以來最強寒流,連濟州島也身受暴風雪侵襲,導致航空交通大亂,共有168個航班因天氣惡劣被迫取消,上萬名旅客滯留...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