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洪災 罹難者恐達2萬人

繁榮城市一夕成廢墟 利比亞濱海城市德納遭遇嚴重洪災,馳援的鄰國埃及軍人十三日抬罹難者遺體走過泥地,兩旁建築物滿目瘡痍。(路透)
繁榮城市一夕成廢墟 利比亞濱海城市德納遭遇嚴重洪災,馳援的鄰國埃及軍人十三日抬罹難者遺體走過泥地,兩旁建築物滿目瘡痍。(路透)

大型風暴「丹尼爾」肆虐地中海,本周稍早在北非利比亞引發嚴重洪災,利比亞東部沿海城鎮德納是受創最嚴重城市之一。CNN、路透等媒體報導,截至十四日,德納的罹難者已破六千,約萬人失蹤。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IOM)十三日表示,三萬多人流離失所。德納市長蓋希估計,死亡人數恐達兩萬。

繁榮城市一夕成廢墟 利比亞東部海岸十日晚間遭暴雨襲擊,兩座大壩潰決導致洪水沖毀下游地區。衛星空照圖顯示,德納在七月一日(上)與九月十三日(下)的對比。(路透)
繁榮城市一夕成廢墟 利比亞東部海岸十日晚間遭暴雨襲擊,兩座大壩潰決導致洪水沖毀下游地區。衛星空照圖顯示,德納在七月一日(上)與九月十三日(下)的對比。(路透)
聯合國警告,洪災過後,疾病將隨之而來,鑑於缺乏乾淨飲用水,遭汙染的水與未盡快處理的遺體有致病危險。自二○二○年以來,利比亞已分裂為兩個敵對政權,利東政府衛生部長阿布杜賈利十一日探視災區後指出,當地情況堪稱災難等級。

丹尼爾先橫掃土耳其、保加利亞和希臘等地,再撲向利比亞。CNN十三日引述德納的緊急應變人員報導,當地醫院停止運作,遺體放在太平間外的走道上。當局自每晚十點實施宵禁,直到這次洪災結束。

丹尼爾來襲期間,德納乾河床的南北兩座水壩無法承受水壓而潰堤,導致嚴重洪災,居民當時還在夢鄉。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兩座水壩遭沖垮後,約一五○萬公噸的洪水如海嘯般傾瀉而出,目擊者指稱洪水高度約三公尺。一些家戶來不及逃生,全家無人倖免。

半島電視台報導,德納至少百分之卅已完全消失,泥褐色的滾滾洪流就像小型海嘯、沖走沿途的一切。路透等外媒記者目擊路邊有車輛翻覆、樹木傾倒、建築物倒塌,路上滿是瓦礫、泥土和碎石,該乾河床上的幾座主要橋梁亦遭沖毀。該河床夏季通常乾燥,因風暴而突然洶湧湍急。

利比亞東部民航局局長契奇歐華特描述德納的慘狀,隨時有幾十具遺體遭沖進海中,災後重建恐需數十億美元。紐約時報引述救援人員報導,倖存災民在海邊等待下落不明的親人遺體被沖上岸,光十三日就有四十具。利比亞第二大城班加西等利東其他城市亦未能倖免。

卡達、科威特、德國、羅馬尼亞和芬蘭等國紛紛伸援,埃及、約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突尼西亞、義大利、西班牙與土耳其派搜救隊馳援。歐盟已先撥款五十萬歐元(約台幣一千七百萬元)緊急資金。我外交部也宣布,將捐款一百萬美元(約台幣三千兩百萬元)協助災民安頓及各項復原重建工作。

利比亞 海嘯 台幣

延伸閱讀

利比亞颶風侵襲過境 外交部:擬捐一百萬美元助重建

遺體不斷沖進海裡 利比亞洪患罹難人數恐達2萬

【Daily Podcast】利比亞洪災已知5,300死,是什麼造成慘重災情?/日本內閣改造:岸田塑造「總主流派」佈局2024

利比亞洪災已5,300死:東西部政治分裂,為何釀成萬人受災慘劇?

相關新聞

中菲南海再起衝突 互控船隻衝撞

中菲南海再爆衝突,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表示,一艘菲律賓船隻十日在南海執行補給任務時被一艘中國海警船「撞擊」,中方還發射高壓水...

上月魚鷹機墜日本海釀8死 美軍宣布全面停飛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美國軍方宣布為「降低風險」,全面停飛軍用魚鷹運輸機。

COP28峰會/全球冷氣碳排 2050年要減少68%

COP28聯合國氣候峰會五日推出幾項重要承諾,包括美國、加拿大與肯亞等六十三個國家響應支持的「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

路透:義大利已致函中國大陸 表明退出「一帶一路」倡議

義大利兩名政府消息人士6日告訴路透,義大利當局已正式告知中國大陸,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結束各界過去幾個月對梅洛尼政府...

被控是特洛伊木馬!消息人士:義大利正式通知中國 將退出一帶一路

兩名義大利政府消息人士今天告訴路透社,義大利已正式通知中國將退出「一帶一路」倡議,結束數月來義大利對這一雄心勃勃計畫未來...

COP28報告:今年全球化石燃料碳排 創新高

科學家五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廿八次締約方會議(COP28)發布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今年各國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