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男遊泰卻遭下藥「綁至緬甸」 跳樓逃脫慘摔癱…刑事局營救中

2023年最佳航空公司排名出爐!長榮第8、冠軍是「這一家」

首位女院長誕生!總統特任「江國慶國賠案庭長」高孟焄接掌最高法院

能源危機迫在眼前 德國開源節流補貼並進

德國時序進入秋天,一年最寒冷的季節近在眼前。10月中,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一聲令下,原本預定在年底關閉的3座核電廠將延長運轉4個月,可見能源危機急迫的程度。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德國亟欲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採取開源、節流、補貼三路並進的策略。目前看來,只要酷寒的時間不要太長,德國可望平安熬過今年冬天,不至於陷入能源供應短缺的窘境。

首先在開源的部分,由於經天然氣管運輸的俄羅斯天然氣隨時可能中斷,再也不能信賴,德國改向挪威、卡達、美國大買液化天然氣,冬季來臨前夕,天然氣儲量已達成100%的目標。

德國原本沒有自己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只能從鄰國進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1個月,德國以罕見速度趕工興建接收站,預計明年初啟用,可望大幅增加天然氣進口量。

迫於天然氣短缺,德國改多用燃煤發電,暫時接受碳排增加。據聯邦統計局數字,今年上半年火力發電佔總發電量的比重增加到31%,比去年同期增加4%。

追根究底,再生能源才是人類擺脫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根本之道,這點歐洲各國都有體認。

根據環保智庫Ember的報告,戰爭爆發半年來,歐盟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創下新高,法國、義大利、波蘭等國都寫下歷史紀錄。德國的風力和太陽能加起來近發電量的4成,相形之下,天然氣發電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18%降到12%。

至於節流,自從7月以來,首都柏林到了夜晚古蹟立面的聚光燈就全面關閉。9月起,全國公務機關的暖氣最高只能開到19度,走廊甚至不開,民眾去辦事恐怕得穿著大衣。政府登高一呼,私人企業群起響應,辦公室的暖氣今冬將全面降溫,在室內工作的人最好穿著外套。

媒體上到處可讀到教人節約能源的小撇步,例如暖氣溫度不要設定太高、改用省水蓮蓬頭、用冷水洗手、關掉電子用品不要待機等,節能彷彿成了全民運動。

為減少民眾的能源負擔,德國政府還推出號稱「防火牆」、總額最高2000億歐元(約新台幣6兆元)的補貼,預計在接下來2年實施。政策內容包羅萬象,其中有一次性的能源補貼,也有電價和瓦斯費的上限規定,民眾只要用量不超過一定額度即可得利。

補貼讓人民有感。蕭茲10月20日在國會發表施政報告時,特地對全國民眾努力投入節能表示感激:「我們無懼威脅及早準備」、「從依賴中解放出來」。他強調,國家將保護消費者和企業,避免受到飆漲能源價格的衝擊,民眾沒必要對無法支付電費和瓦斯賬單感到恐懼。

由於民眾和業界自動自發節能,加上今年秋天的均溫比往年略高,過去幾週德國的天然氣用量比往年同期足足減少30%,看來節流正發揮效果。

根據官方能源監理機關「德國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的預測,只要3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如期完工,天然氣的用量至少減少20%,今天冬天德國應該不至於出現供應短缺。

德國 俄羅斯 都柏林 蕭茲

延伸閱讀

美軍方官員:俄羅斯以非武裝飛彈來削弱烏克蘭防空能力

世足運彩/德國掌握晉級優勢不能再大意失荊州 推大分為上

德國籲北京尊重民眾示威權利 引進BNT疫苗抗疫

世足賽/「下一個梅西」!德19歲新星成未來希望

相關新聞

厄多安連任土總統 國內挑戰仍多

土耳其廿八日舉行總統大選第二輪決選,現任總統厄多安以約百分之五十二得票率,擊敗獲得約百分之四十八選票的在野對手基里達歐魯...

防共軍 日辦大規模實彈演習

陸上自衛隊廿七日在靜岡縣御殿場市「東富士演習場」,舉行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實彈射擊訓練「富士綜合火力演習」(綜火演),循例...

日本長野兩警察來不及下車便遇害 公安:嫌犯合法擁槍

日本長野發生駭人的殺人案,31歲的議長長子青木正憲持刀與獵槍殺害4人,目擊者說,嫌犯朝警車開兩槍,兩名員警還來不及下車就...

陸駭客攻關島通訊 恐意在台灣

美國微軟和情報共享組織「五眼聯盟」成員國廿四日示警,中國大陸駭客鎖定攻擊關島和美國其他地方的關鍵通訊設施,憂心這波攻擊會...

日本長野槍擊殺警案釀3死1傷 凶嫌躲民宅與警持續僵持

日本長野縣中野市內今天傍晚發生一起男子持獵槍槍擊事件,造成2員警和1女子死亡。行凶男子逃離事發現場後躲入民宅,目前仍然與...

美中關係「解凍」? 雙邊會晤日增

經過接連幾個月的口水戰,美中關係步入新的階段,這可能決定這兩個大國能否恢復今年早些時候因為一個中國氣球而脫軌的高層交流。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